公元前134年至公元前90年,漢武帝劉徹歷時45年,傾全國之力,派遣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利等名將指揮漢朝軍隊對匈奴展開了多達15次的反擊戰(zhàn)。
經過這幾十年,漢武帝將匈奴勢力逐出了北方邊境。雖然未能徹底解除中國北方邊境的安全隱患,但是在討伐匈奴的過程中,不僅奪回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qū),擴大了西域版圖,遷徙百姓,發(fā)展農業(yè),更是解除了匈奴對大漢尤其是都城長安的威脅,從而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那么,漢武帝是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做出抗擊匈奴的決定的?
一、漢初屈辱的和親政策。
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元光元年之前,漢王朝向匈奴主動求和親,以漢宗室女奉獻匈奴單于。目的是通過暫時的屈辱,換取寶貴的休養(yǎng)生息時間,是一種被動的、迫不得已的措施。
這種局勢開始于漢高祖時期,劉邦親率33萬大軍北擊匈奴,結果被圍困白登山。強大的匈奴和虛弱的西漢形成鮮明對比,于是劉邦聽從婁敬的建議,主動與匈奴締結聯姻。
這是西漢與匈奴的第一次和親。后來的惠帝、文帝、景帝繼續(xù)執(zhí)行這一政策。
據史料記載,這段時間漢朝前后共送出了10位宗室之女,給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軍臣單于等。
昭君出塞圖
除了和親之外,漢王朝還要另外陪送大量財物。如公元前198年,漢高祖接受漢匈雙方以長城為界,并同意每年向匈奴供應絲綢、米酒和糧食。直至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初年,這一約定一直持續(xù)。
然而,被動的和親政策和財物賄賂并沒有徹底解決漢王朝北方邊境問題,匈奴騎兵仍然不時來犯,甚至有時會威脅到京城的安危。例如漢文帝時,"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fā)兵深入,惡煩苦百姓"。
二、漢武帝的政治主張從 "無為"變"有為",獨尊儒術。
西漢初年,為了改變貧弱饑荒的現狀,遵奉黃老的無為思想,推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恢復農業(yè)生產。文景帝兩代更是減輕刑罰和徭役賦稅,這才出現了"文景之治"的景象。
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無為而治"的政策已經不再適應經濟、政治的需要。如漢景帝時期的七王之亂,就是分封的諸王與"無為而治"的中央之間矛盾的爆發(fā),經過三個月才平定了這次的叛亂。
另外,匈奴的進犯問題需要中央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解決。
于是,最初由文帝時期的賈誼提出,后來武帝時期董仲舒升華了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思想被漢武帝采納,并成為施政的核心原則。獨尊的新儒術強調"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這對改變"無為而治",實現"有所作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漢武帝像
其中,對匈奴用兵,變被動為主動,就是"有為"政治主張的直接體現。
那么,漢武帝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關鍵性的戰(zhàn)役,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呢?
一、第一次北伐匈奴:馬邑之戰(zhàn)拉開序幕。
公元前133年,在當時任職大行令(相當于外交部部長)的王恢建議以詐獻馬邑城的辦法,將匈奴主力誘至馬邑,包圍殲滅。于是,武帝準許了,派遣30萬大軍在馬邑周圍設伏。然而,最終還是被匈奴識破計謀,圍殲計劃破產。
馬邑之圍雖然失敗,但卻從此結束了漢代長久以來對匈奴的屈辱和親政策,拉開了漢匈一系列戰(zhàn)爭的序幕。
二、第一次大獲全勝:河南之戰(zhàn)讓衛(wèi)青嶄露頭角。
公元前127年,由于匈奴騎兵進犯上谷(今河北懷來)、漁陽(今北京密云)等地,漢武帝派遣青年將軍衛(wèi)青率領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并最終收復了秦末失去的河南地。
同時,漢武帝在這里設立了朔方、五原兩郡,使這里成為了漢軍戰(zhàn)略進攻的基地。因為河南地的地理位置對于西漢和匈奴來說都非常重要,也是秦朝時蒙恬將軍戍守的要塞。
擁有了河南地后,既可以作為繼續(xù)北擊匈奴的基地,也可以轉運漕糧、擴大漢朝疆域。這大概也是漢武帝將首次反擊匈奴的大戰(zhàn)地點選擇在河南地展開的原因之一。
河南之戰(zhàn)是漢軍在與匈奴的歷次交戰(zhàn)中第一次取得的勝仗。戰(zhàn)爭中,衛(wèi)青等青年將領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經過這一戰(zhàn)役,漢朝基本解除了匈奴對于關中的威脅,得到"牛羊百余萬"。
三、打通西域之路:霍去病的河西之戰(zhàn)。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鞏固西部地區(qū),兩次派遣驃騎將軍霍去病等由隴西、北地出擊匈奴各部,深入河西走廊。于是,漢軍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成功俘獲匈奴渾邪王、相國、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萬多人,大勝而歸。
河西之戰(zhàn)形勢圖
自此,漢武帝收復了全部河西走廊地區(qū),并在那里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尤其是在此戰(zhàn)前后的公元前138年、前119年,漢武帝先后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主動聯合月氏、大宛等西域國家,爭取抗擊匈奴的后援力量。
這兩次的西域之行,讓漢朝了解了更多西域各族的情況,開始了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河西之戰(zhàn)對匈奴是一次殲滅性的打擊,漢武帝不僅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zhàn)略目標,為進一步的大規(guī)模反擊提供了絕佳條件。
四、關鍵性決戰(zhàn):漠北之戰(zhàn)讓匈奴遠逃。
終于,漢匈多年來的戰(zhàn)爭在公元前119年迎來了關鍵性的決戰(zhàn)--漠北之戰(zhàn)。
這年,漢武帝派大將軍衛(wèi)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10萬精騎及數十萬步兵以及輜重隊伍,兵分東西兩路北進,最終在漠北遇到了匈奴主力部隊。
會戰(zhàn)中漢軍擁有明確的作戰(zhàn)指導思想,就是以騎兵實施突擊,以步兵擔任保障,最終果斷深入到了大漠深處,共殲匈奴9萬余人。
漠北之戰(zhàn)形勢圖
經過這次決戰(zhàn),"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甚至距離九原郡兩千多里都見不到匈奴的蹤跡了。于是,西漢建國以來匈奴邊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除。
這種漢匈力量的徹底改變,使得之前被動的、屈辱性的和親也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漢武帝要求匈奴臣服于漢朝并遣送"質子"的條件下,才答應與匈奴和親。可見,漢匈關系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
漢武帝北擊匈奴成功之后,西漢政府加強了對西域地區(qū)的經營管理,尤其是公元前60年設置的西域都護府,讓這里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從此開通了連接中國、西亞、歐洲的商道"絲綢之路",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產生了深遠影響。
(素材源于: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65969d47fa20001ce1d96;侵權必刪。)
關鍵詞: 抗擊匈奴 無為而治 河西之戰(zhàn)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穩(wěn)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zhèn)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jié)——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fā)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yè)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片區(qū)啟動。該平臺運用數據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qū)生產總值統(tǒng)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guī)醫(y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yī)院在改善就醫(yī)環(huán)境、降低就醫(yī)費用、優(yōu)化就醫(y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y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fā)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數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