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諸葛亮以法治蜀,用心平而勸誡明

時間:2022-04-29 19:38:25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后人評說:諸葛亮"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意思是:諸葛亮用刑法雖然嚴厲,但受懲者卻毫無怨言,這全是因為他執(zhí)法公平。

蜀國自劉備死后,由于后主劉禪幼弱,事情不分大小,都要諸葛亮去處理??糠ㄖ问瘢侵T葛亮在政治上成績斐然的主要原因。

這里有兩個故事,反映了諸葛亮"無惡不懲,無善不顯"(有罪就要懲罰,有功就要褒獎)的以法治國的精神。

李嚴的一封親筆信

李嚴是何許人?劉備臨終前,曾托了顧命大臣,諸葛亮是第一人,而李嚴即為第二人,其地位僅次于諸葛亮。

可是,正是這個李嚴壞了一件大事,致使諸葛亮四出祁山,大敗魏軍的戰(zhàn)略計劃全部落空。

事情是這樣的:

蜀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魏軍討蜀。諸葛亮不費一兵一卒就將魏軍打敗了。第二年(公元231年),魏軍統帥、大司馬曹真病死,曹睿改任司馬懿為軍事統帥,迎戰(zhàn)諸葛亮。

這是諸葛亮、司馬懿第一次分別作為兩國軍隊主帥進行正面交戰(zhàn)。

結果,魏軍大敗,司馬懿幾乎全軍覆沒。最后,司馬懿只得突圍出逃,要不是幾員戰(zhàn)將的拼死保護,司馬懿恐怕要成為諸葛亮的俘虜了。

這一天,諸葛亮突然收到李嚴的一封親筆信:"請丞相即日班師!"諸葛亮大吃一驚,此時班師,豈不放著大好形勢不顧,放棄乘勝追擊魏軍,放棄逐鹿中原的戰(zhàn)略?

一切的一切,使諸葛亮感到困惑、迷惘,感到不可思議。

諸葛亮困惑、迷惘

但是,李嚴要求"即日班師",那就說明后方出了非常事件,否則,他是決不可能貿然送來這樣一封關系重大的信。

回到漢中后,急忙找來李嚴

"撤!"諸葛亮無可奈何地下了令,他是那樣的痛苦,那樣的難以承認眼前所發(fā)生的一切!

這一撤,使本來打了勝仗的軍隊變得像敗軍而歸一樣。司馬懿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反而從后面猛撲上來。幸虧諸葛亮撤退前早有安排,請魏延埋下了伏兵,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諸葛亮回到漢中后,急忙找來李嚴,問明"即日班師"的原因。萬萬沒有想到,諸葛亮得到的情況竟是李嚴本人的失職!

關鍵時刻患得患失的李嚴

諸葛亮聽了,氣得七竅生煙,兩目噴火!

好你個李嚴!你竟敢做出這等事來,想當初,劉備是怎樣將你喚到病榻前托孤于你的,而今你卻犯了這樣的難赦之罪,就別怪我無情無義了!

李嚴被貶了官,安置到偏遠的川北梓潼(今四川省梓潼)。這是諸葛亮以法治蜀的典型事例之一。

治國之政,其猶治家

諸葛亮對劉璋控制下的益州,則主要實行嚴刑峻法打擊土著豪強。諸葛亮這種"治國之政,其猶治家"的做法,曾使蜀郡太守法正很難理解,寫信給諸葛亮,希望能對豪強寬恕些。

諸葛亮在復信《答法正書》中,最能反映他以法治蜀的決心。

一要有法可依,二要賞罰分明

實際上,諸葛亮是堅決執(zhí)行了"以法治蜀"的原則和精神的,誅劉封、殺彭羕、斬馬謖、黜來敏、廢李嚴等,充分證實了諸葛亮執(zhí)法敢于不避皇親國戚、親隨故舊、托孤重臣的嚴明態(tài)度。

與龐統相提并論的"良才"

長水校尉廖立,是個很有才氣的將領,曾被諸葛亮認為,能與龐統相提并論的"良才"。

廖立也自以為有才氣,所以,平時表現得很傲氣。在廖立看來,他自己的地位應在諸葛亮的左右,只有他才有資格輔助諸葛亮治理蜀國,實際上,他的地位在李嚴之下,對此,他很不服氣,很不高興,常常借故發(fā)牢騷,還破口罵人,變得少有的狂妄。

廖立自視甚高,已把所有的人不放在眼里了。他說關羽有勇無謀,不懂戰(zhàn)略戰(zhàn)術,只憑勇力和人拼命;他罵當時蜀中大臣向朗等人,都是庸俗之輩,只知聽話,不足以談論軍國大事;他甚至責備劉備措置失當,導致了荊州的丟失……

但是,當廖立一旦觸犯蜀國刑律時,諸葛亮就毫不猶豫地要依法處置了。

用心平而勸誡明

有一次,廖立與人爭名奪利,吵得很兇。廖立自以為才氣高,地位卻并不高,因此,為了名利越吵越厲害,最后竟發(fā)展到拔刀殺人。

諸葛亮見廖立已墮落到這個地步,就傳令將廖立抓起來,罷了他的官,把他流放到汶山為民。

如果諸葛亮不以法治國,那么,要在蜀國外聯東吳抗魏,內平南越,整理戎旅,科教嚴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諸葛亮去世時,李嚴、廖立聞訊后痛哭流涕

關鍵詞: 相提并論 以法治國 痛哭流涕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