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朱元璋想將都城遷到此地,若成功明朝不會滅亡,清軍必將難以入關

時間:2022-04-27 09:57:15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在人們的印象中,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從1368年建國到1644年覆滅,在長達276年的歷史歲月里,大明王朝向世人展現(xiàn)了漢人王朝的錚錚鐵骨,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所謂的"天子守國門"是在明朝永樂后期,遷都北京之后才形成的,在這之前明朝皇帝的辦公地點、大臣上朝的地方都在南京,即便如此,關于明朝都城選址的問題始終存在,一直爭論不休。

在明朝建立之前,統(tǒng)治中國大地的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元朝末年,統(tǒng)治腐敗,貪官污吏橫行,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這個時候趁勢崛起的。經(jīng)過了一連串的相互攻伐,最終由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統(tǒng)一了中國南部的大片江山。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南京稱帝。此時中國北方地區(qū)還處在元朝的勢力范圍之內(nèi),而江南地區(qū)相較于北方,經(jīng)濟發(fā)展較好,受戰(zhàn)火波及破壞也不是很嚴重,因此,朱元璋想來想去,最終將南京定為了明朝的都城。

國都雖然定在了南京,但也并不是不能更改的。元朝是滅亡了,可逃到蒙古草原的北元勢力依然十分強大,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都城勢必要北遷。還有就是,在南京建城的時候,由于是人為制造的人工湖,導致皇宮地表下沉,形成南高北低的格局,這在風水學上是大忌。風水上不行,歷史上也說不通,縱觀明朝之前的各個朝代,大凡有輝煌壯舉的大一統(tǒng)王朝都城都在北方,相反,那些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弱小王朝都城卻都定在南方。綜合以上種種考慮,朱元璋也有把都城北遷的意思。

朱元璋曾想在老家鳳陽建都,不過仔細考慮后,他自己也知道此路不可行,于是又想到了宋朝故都開封,朱元璋為此甚至專門到了開封考察,終因開封無險可守而作罷。后來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到洛陽和西安考察,準備從中選擇一個作為明朝的都城。朱標對兩地的地理優(yōu)勢,風土人情,經(jīng)濟基礎都做了詳細的考察,最終選擇了西安城,并在此修建了兩座頗具皇家威儀的鐘鼓樓。朱元璋看到太子的匯報,也非常贊賞,正準備籌備遷都長安的事宜,就在這緊要關口,太子朱標突然死亡,朱元璋痛不欲生,辛苦幾十年培養(yǎng)的接班人說沒就沒了,心痛之余遷都西安的事情就暫時擱置了。等朱標的喪事處理完畢之后,朱元璋自知時日無多,便把經(jīng)歷放在對皇長孫朱允炆的培養(yǎng)上,遷都之事就這么不了了之了。

那么西安作為國都,有什么優(yōu)勢呢?西安在古代也叫做長安,是漢、唐兩代大帝國的都城。西安地處關中地區(qū),北部是地勢逐漸升高的高原,南部是巨大的山脈--秦嶺,西部是和四川交接的崇山峻嶺,東部是黃河和潼關相接的天險,這種地形在冷兵器時代易守難攻,很是安全。在北宋初年的時候,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曾想將國都遷到此地,趙匡胤說:"我欲西遷者無他,欲據(jù)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說白了就是長安有山河之險,易守難攻,可以減少保衛(wèi)首都的兵員,減少百姓壓力。由此可見,將西安作為國都對于明朝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可惜的是朱元璋的這個計劃終究還是沒有實現(xiàn),培養(yǎng)了朱允炆沒過幾年朱元璋就死了。朱允炆繼位成為了大明朝的新皇帝。這位仁兄可沒有朱元璋的戰(zhàn)略眼光,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自己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們,沒成想自己實力不濟,被自己的四叔朱棣趕下臺。而朱棣呢本來自己的地盤在北京,當了皇帝之后基于戰(zhàn)略需要自然而然將都城遷到了自己的老地盤,就這樣"天子守國門"形成了。這一守就是兩百多年。如果朱棣泉下有知,兩百年后自己的子孫會被東北地區(qū)的滿清八旗逼得喘不過氣來,幾次兵臨北京城下,恐怕他怎么著也不會將都城遷到北京了吧。若是之前將都城遷到西安,滅亡大明江山的李自成也就無從說起在陜北起事了,可惜的是,歷史就是歷史,從來沒有如果。

關鍵詞: 可惜的是 風土人情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