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朱元璋兒子朱標有5個兒子,但無一得善終,不是枉死就是不知所蹤

時間:2022-04-25 09:56:39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眾所周知,朱標是朱元璋精心培養(yǎng)的接班人,朱元璋一心一意都放在了朱標身上。而朱標也不負眾望,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但讓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朱標先他而去。

這讓幾十歲的朱元璋十分傷心,白發(fā)人送了黑發(fā)人,以至于朱元璋最后直接從朱標的后人挑選接班人。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很清楚,朱允炆成了接班人,歷史上被稱之為建文帝,但他沒當幾年,皇位就被叔叔,也就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而奪取了,而建文帝朱允炆也下落不明,不知所蹤,至今成謎。

其實,朱允炆原本不是朱標的嫡長子,也沒資格繼承皇位的,朱標原本有五個兒子:大兒子朱雄英,二兒子朱允炆,三兒子朱允熥(teng),四兒子朱允熞(jian),最小的是朱允熙。

這五個兒子又分屬于兩個母親:

其中大兒子朱雄英和三兒子朱允熥(teng)是朱標和常氏生的。

二兒子朱允炆、四兒子朱允熞(jian)和最小的是朱允熙朱標和呂氏所生的。

更為關鍵的是常氏才是朱標的原配,常氏在16歲的時候就嫁給了朱標,也就是說朱雄英和朱允熥才是朱標的嫡子,他們兩個才是朱元璋皇位的第一順序繼承人。

但問題是,為什么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呢?

首先,作為朱元璋第一順序繼承人朱雄英,朱標的嫡長子,朱元璋的嫡長孫去世太早了。

朱雄英生于公元1374年,明朝洪武七年,死于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只活了9歲。如果朱雄英活著,大概后來也就沒朱允炆什么事了。

朱雄英去世后,按道理,該輪到朱允熥了吧。抱歉,他沒能被朱元璋選上,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此時的朱允熥已經(jīng)不算是嫡長孫了,此時的嫡長孫是朱允炆。因為常氏太早,常氏去世后,呂氏被扶正,成為太子妃。那么,她所生的孩子自然成為嫡子。

于是朱允炆也就由庶長子變成了嫡長子,而原本的嫡子的朱允熥也就成了庶子。

朱元璋選太子的時候,選擇的是嫡長孫朱允炆。朱允熥沒有被立為太子,只能怪怨他的母親常氏去世太早,不然的話,他就是嫡長孫,也就是朱元璋皇位的第一順序繼承人。

所以,還是要活得長久。

第二原因在于朱允熥的背景。

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藍玉的外甥女,藍玉是朱元璋手下淮西勛貴集團的重要代表,淮西勛貴之間互相聯(lián)姻,盤根錯節(jié),影響力很大。

當年常氏還在,藍玉案沒有爆發(fā)的時候,朱允熥自然炙手可熱。可是隨著常氏去世,藍玉案爆發(fā),朱允熥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成了一個沒人疼愛的孩子。

不僅如此,朱允熥兩面不是人,在哥哥朱允炆眼里,他是個威脅,在后來朱棣眼里,他也是個威脅。

好在朱允炆仁慈,他當皇帝后,冊封朱允熥為吳王,封地杭州。眾所周知,朱元璋曾經(jīng)就是吳王,或許朱允炆借此表達對朱允熥的補償吧。

不過朱允熥這個吳王,也只是個掛名王爺罷了,因為朱允炆立志削藩,所以朱允熥未能就藩,只是待在京城,擁有一個吳王頭銜罷了。

后來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并且順利奪得皇位。雖然朱允炆已經(jīng)在一場大火中不知所蹤,但朱允熥對于朱棣來說,仍然是一個隱患。

因為他身份特殊,是前朝名將常遇春的外孫,又與淮西勛貴多有親戚關系。于是,朱棣稱帝之后,將其降為廣澤王,緊接著又廢為庶人,最終幽禁去世,享年39歲。

至于朱允炆另外兩個弟弟朱允熞和朱允熙也都沒得到善終。

首先是朱允熞,朱棣當皇帝后,將其降封為懷恩王,移居建昌。當時他與朱允熥一起被召回京城,廢為庶人。后來跟朱允熥一起被軟禁在鳳陽,最后不明不白中死去。

而朱允熙是朱標最小的兒子,朱允炆繼承皇位的時候,他年僅8歲。朱棣當皇帝后,他也沒多大,但朱棣還是將其降為敷惠王,他便與母親呂氏一起去為朱標守陵。

誰知在永樂四年,他們居住的地方突然發(fā)生了一場大火,朱允熙就這樣和母親不知所蹤,極有可能葬身火海了,年僅16歲。

這不用多說,誰做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所以,朱標的五個兒子,一個都沒得善終,不是不知所蹤,就是枉死。實在令人嘆息,沒辦法,或許,這就是生在皇家的身不由己吧。

關鍵詞: 第一順序繼承人 眾所周知 五個兒子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