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諸葛亮定下空城計后,為什么要派20名士兵在城門掃地?司馬懿看懂了

時間:2022-04-24 15:46:36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歷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并不如此。--科林伍德(英)

三十六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其優(yōu)秀的精華部分,在很長時間里,人們也經(jīng)常有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隨口就會說"三十六計中的某某計"。然而三十六計傳播雖然很廣,但是真正知道這完整三十六計的人其實很少,基本人們知道得最多的還是其中的"空城計"。

空城計是自己力量極為虛弱,對手力量遠遠強過自己,處境已經(jīng)很是危急的情況下,并不是選擇正面對抗,同時也不是投降以及逃跑,而是采取側面對抗的一種心理戰(zhàn)術。具體來說就是故意表現(xiàn)出很安定的樣子,讓對手相信自己非常強大,也就是說"自己有沒有錢、有沒有兵那都不重要,只要對方覺得你有,那么你就是真的有"。

歷史上有好幾位杰出的將帥都曾經(jīng)使用過"空城計",如西漢時期的名將李廣、唐朝的名將張守圭等等,當然知名度最高的顯然還是記載于《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守西城"。諸葛亮是東漢末年極為杰出的一個政治家、軍事家,他年少的時候就有著極為遠大的志向,經(jīng)常將自己比作是輔佐齊桓公一匡天下成五霸之首的管仲,以及在逆境中幫助弱小的燕國近乎滅掉強大齊國的管仲。

也就是說諸葛亮年少的時候,就已經(jīng)以帝王之師自許,想要輔佐帝王去滅掉強國一統(tǒng)天下,雖然他后來在《出師表》中說"不求聞達于諸侯",但其實創(chuàng)下曠世功業(yè)的夢想,很早就已經(jīng)在心中生根發(fā)芽了。在208年的春天,諸葛亮終于遇到了他心中的帝王劉備,兩人在隆中對下了首先三分天下再一統(tǒng)天下的宏圖大計。

章武元年(221年),在諸葛亮盡心竭力的輔佐下,劉備終于獲取了漢川之地,登基稱帝創(chuàng)建蜀漢,完美實現(xiàn)了當初在隆中"三分天下"的設想。本來根據(jù)當初的設想,接下來就應該是率軍北伐一統(tǒng)天下了,但是劉備由于關羽被殺并沒有選擇北伐,而是率領大軍征討東吳,并且遭遇了失敗,以至于蜀漢元氣大傷,劉備本人也在2年后去世。

此時諸葛亮已經(jīng)四十二歲,他在27歲那年所定下的夢想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與他一起設想未來的劉備、關羽等人都已經(jīng)去世,他獨自一人支撐著風雨飄搖中的蜀漢,盡管非常艱難,但是他依然極為堅定地在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于是在經(jīng)過數(shù)年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以后,諸葛亮于226年率領大軍北伐。

《孫子兵法》中說"戰(zhàn)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每一次戰(zhàn)爭都有可能會導致很多人的死亡,又怎么能夠不去慎重呢?諸葛亮是一個非常慎重的人,然而由于錯誤使用了馬謖,以至于戰(zhàn)略要地街亭失守,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直撲諸葛亮所在的西城。

此時的西城對于諸葛亮以及身邊僅有的數(shù)千兵卒來說,看上去已經(jīng)不再是"死生之地",而是純粹的"死地",所以他身邊的官員們都建議投降或者逃跑,但是諸葛亮說"還沒有到那一個地步",隨后他打開城門,并且"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自己上城樓去焚香彈琴。

司馬懿率領大軍來到西城以后,見到這個場面突然愣住,冥思苦想半天,終于醒悟過來,立刻下令大軍撤退。面對身旁的兒子司馬昭的困惑不解,司馬懿解釋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但其實這個解釋無法服眾,十五萬大軍在手,又怕什么埋伏呢?用得著退嗎?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于,諸葛亮定下空城計后,他為何要派20名士兵在城門掃地,而且剛好是二十名,這里面有著很深的用意,而司馬懿看懂了。20就是2和0,司馬懿很早以前就被魏國君主懷疑,之所以能夠始終存活,甚至還可以掌握兵權,最為主要的因素就是有諸葛亮的存在,兩國相爭導致司馬懿能夠生活得不錯。

但若是兩人之中少了一個,那么大家就全都完了,司馬懿必然會遭遇"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結局,這是在長期將近勢均力敵的戰(zhàn)斗中,司馬懿與諸葛亮兩人彼此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而諸葛亮派出20名士兵就是以此提醒司馬懿,而司馬懿也確實很快就領悟到了他的意思,所以果斷撤兵,這也是諸葛亮空城計能夠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三十六計 一統(tǒng)天下 死生之地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