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三國時的諸葛亮自比為戰(zhàn)國時的管仲、樂毅,是謙虛了,還是驕傲了

時間:2022-04-24 05:38:55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在《三國志》的記載中,諸葛亮年輕時,曾以戰(zhàn)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不過當時除了他的鐵哥們徐庶等"諸葛四友"外,其他人并不以為然,那么諸葛亮這個自比,到底是"謙虛"了,還是"驕傲"了呢?我們在評價之前,先來看看他這兩個模板當年都做了些什么。

管仲

管仲是戰(zhàn)國時齊國人,他的祖先曾是周朝的宗室,但隨著家族的傳承,他家的經(jīng)濟情況和周朝在戰(zhàn)國的時的地位一樣,一天不如一天,等到管仲出世以后,他家基本上已經(jīng)一窮二白,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去做了商人,眾所周知,當時商人的地位非常低,由此我們也能看出管仲當年不是一幫的落魄。

后來機緣巧合之下,他結(jié)識了官宦之后的鮑叔牙,并得到了他的賞識,不過管仲當時表現(xiàn)的并不好,先是做生意連累鮑叔牙虧本,后來又因為齊國的奪嫡之爭,兩人差點成了冤家(各為其主),但是不管管仲怎么"",鮑叔牙都把管仲視作"初戀"。因此在鮑叔牙輔佐的齊桓公繼位后,鮑叔牙還不計前嫌地把管仲推薦給了他,管仲也因此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之旅。

當時的齊國,在前幾任國主的努力下,也只是在戰(zhàn)國諸雄中混了一個小康,但齊桓公不安于現(xiàn)狀,于是就想開疆擴土,以振聲威。管仲為齊國把脈以后,提出了要"變法改革",向所有心有遠方的君主一樣,齊桓公接受了管仲的提出的新思路。管仲的改革不同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也不同于商鞅的"先軍政治",而是開拓出了"以商止戰(zhàn)、和平爭霸"這種新思路。(詳見《諸葛亮的標桿管仲,曾在齊國變法,為何他的變法沒有商鞅的持久》)

管仲的改革之下,齊國從一個中產(chǎn)之家很快就變成了一方土豪,齊桓公也因此被后世稱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在生前因為自己的功勞,而被稱為"仲父",在他去世以后,他則被敬稱為管子,很多人后人還稱他為"華夏第一相"。

樂毅

說完了管仲,我們再來翻下樂毅的牌子。樂毅早年的身世,和管仲一樣豐富多彩。他本是魏國大將樂羊之后,樂羊曾因功被封在了靈壽,后來趙國經(jīng)趙武靈王改革后,國力大增,所以就把這塊地方給收入了囊中,而樂毅也就被動地把國籍改成了趙國。樂毅身為將門之后,自然是喜好兵馬,他本來想投奔趙武靈王,為趙國盡一份力。但是因為趙武靈王腦洞太大,以至于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樂毅一看趙國暫時用不上他,于是他就跑去了魏國,并順利考上了公務(wù)員。有一次他代表魏國出使燕國,并和燕昭王搭上了線,于是燕昭王就給了他一分外聘合同,樂毅就因此開始給燕昭王打工。燕昭王為什么會急著挖別國的墻角呢,是因為齊國在管仲改革之后,走上了霸主之路,燕國曾深受其害。(詳細內(nèi)容可參看《戰(zhàn)國時,曾和秦國并列的齊國,為什么一年就被燕國打崩了》)

燕昭王十分想從齊國身上找回場子,但是因為國力一直不如齊國,所以只能忍辱負重。當時的楚昭王,見到一個人才,就想把他籠絡(luò)到身邊,以期燕國能早日強大起來。而樂毅就是他當時挖的墻角之一。因為燕昭王本是就是賢君明主,而且他通過"千金買骨"等手段,籠絡(luò)了很多牛人馬還曾因此被稱為"擁慧先驅(qū)",所以當時的燕國,在內(nèi)政上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

他之所以重用樂毅,一方面是看中他和趙國、魏國等國都有很深的淵源,另一方面則是看重他在軍事上的過硬素質(zhì)。因此樂毅對于燕國的貢獻主要有兩點,一是在前期,他通過祖?zhèn)鞯?家學",為了燕國梳理軍隊體系,二是在齊國引發(fā)了眾怒之后,他居中協(xié)調(diào),帶領(lǐng)五國聯(lián)軍,一舉把齊國擊垮。所以從這方面來看,樂毅被后世最推崇的軍事能力,其實有待商榷(集五國之兵打一個齊國,換個人未必打不下來)

諸葛亮

說完了諸葛亮曾經(jīng)的兩個模板,咱們再來說說諸葛亮本人。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諸葛亮給刻畫成了一個"智近于妖"的軍師,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諸葛亮的能力主要是體現(xiàn)在軍事上,但又因為他一直沒能搞定司馬懿,反而成全了司馬宣王,所以很多人有因此而質(zhì)疑諸葛亮的真實能力,但駱駝卻有不同的看法。

根據(jù)《三國志》的有關(guān)記載,駱駝?wù)J為諸葛亮對蜀漢主要有"三功":

第一,為蜀漢的建立指明方向。駱駝在寫三國系列時曾屢次提到過,如果沒有諸葛亮的"隆中對"給劉備指明發(fā)展方向,那么劉大耳朵可能會接著四處打工,最終可能會躲在哪個小島上過完自己悲催的一生,或者被哪一方的勢力提前消滅(劉備不安分,一般人留不住他,因為身份等原因,他也沒有投降曹操的可能)。僅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就不輸于樂毅

第二,為蜀漢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chǔ)。駱駝寫三國系列時,經(jīng)常有人噴我,說我把諸葛亮捧的太高,因為根據(jù)《三國志》記載,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對"的千古一會過后。諸葛亮露臉的頻率很低,赤壁之戰(zhàn)和他的關(guān)系不大,白帝托孤之前劉備貼身軍師是法正,而諸葛亮的出場頻次最多的六出祁山,風頭又都給了司馬懿......

有關(guān)這一點,駱駝是這樣解釋的,諸葛亮加入大耳朵的公司后,他雖然沒有在前臺露臉,但是并不代表他一直在摸魚劃水,實際上,他當時一直在做一件比開疆擴土更重要的事,那就是"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這句話是當年劉邦給蕭何的評語,我認為對于蜀漢建立的初期的諸葛亮,也是同樣的適用。

大耳朵自荊州之變以后,先經(jīng)赤壁之戰(zhàn),后又收復益州,還抽空收回了漢中,此外還外派二爺鎮(zhèn)守荊州,這些"國家行為"幾乎一刻都沒停息,而蜀漢,作為一個剛孵化出來的政權(quán),它從哪來的錢糧兵馬去消耗,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諸葛亮的功勞嗎?

第三,為蜀漢的安全立了功。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諸葛亮這個"蕭何",就開始轉(zhuǎn)變成"張良"。蜀漢政權(quán)偏居一隅,境內(nèi)益州本地派、外來荊州派等力量一直并存,這么小小的一塊地方,怎么可能會容得下這么多"嗷嗷待哺"的勢力呢?因此蜀漢想要長治久安,不可能一直窩在西川,必須開疆擴土。

此外蜀漢地方小,資源少,和東吳、曹魏都沒辦法比,如果等到他們兩家慢慢發(fā)展起來,蜀漢早晚會是別人的盤中餐,有此兩個原因就決定,諸葛亮必須要往打。那么他為什么"六處祁山"都沒成呢?是因為他的實力不濟嗎?駱駝細看了這些仗的經(jīng)過,然后認為,這種情況,換誰都不一定好使(除了客觀情況,一丟丟的運氣也很重要)。

至于他打不過過司馬懿說法,駱駝也不認同,至于具體原因,本文篇幅有限就不再細說,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下《三國志》等資料,總之,諸葛亮掌管軍事以后,不管是東吳還是曹魏,都沒能威脅到蜀漢的安全,這就是諸葛亮的功勞、

小結(jié)

由上述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管仲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在于他對齊國的改革,也就是內(nèi)政,而樂毅最大的功勞,雖然是帶兵破齊,但駱駝?wù)J為水分相對比較大,因此駱駝?wù)J為,諸葛亮無論是在內(nèi)政上,還是在軍事上,都不輸給他們兩人。也就是說,駱駝?wù)J為諸葛亮當年的自比,肯定不能算作是自傲。

關(guān)鍵詞: 趙武靈王 在軍事上 開疆擴土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