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世民弒兄弟、逼親父、廢太子,卻被萬民千古傳頌,原因何在?

時間:2022-04-23 16:52:2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人都是復雜的,皇帝更是如此,很難用單純的好或壞去形容。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逼父退位、殺兄弟、廢太子,不顧骨肉之情。在李淵看來,這個兒子太狠太絕;在李建成、李元吉眼里,李世民更是個心狠手辣之徒,不共戴天之敵;李承乾也不會覺得李世民是個好父親,只會怪他過于嚴厲和絕情。

但天下萬民卻愛戴敬仰李世民,使其青史留名、千古傳頌。原因何在?很簡單,他奠下唐朝的基業(yè),為后世開創(chuàng)了一個強盛繁榮的大唐,老百姓有田耕、有飯吃,安居樂業(yè)。

無論登基前還是登基后,李世民對唐王朝的貢獻都無人可比。他少年從軍,有勇有謀,率軍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jù)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立下赫赫戰(zhàn)功。

誠然,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手段殘酷血腥,不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還誅殺這兩家的所有兒子。李建成、李元吉搞權力斗爭,失敗被殺無話可說,但稚子何辜?李淵雖說是自愿禪位,這"自愿"二字水分也很大,心里未嘗沒有怨恨。

然而李世民之后的杰出表現(xiàn),卻足以讓人忽視這不光彩的上位方式。以各種標準去衡量貞觀之治的政績,他都算得上一代明君。

李世民的一大政績是推行科舉制,雖然科舉制開始于隋朝,但真正采用、使之形成定制,還是在李世民手上。

眾所周知,科舉制雖有種種弊端,卻已經是古代最為公平的選拔人才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朝廷官職的壟斷,給了寒門學子一個入仕為官、指點江山的機會。

只要有真才實學,哪怕是個鄉(xiāng)下窮小子,也能通過科舉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表達的正是這意思。

毫不夸張的說,科舉制是件很偉大的事情,興于唐朝、利在千秋,為下層民眾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擴大了朝廷的人才儲備庫,還解決了許多封建時代的社會矛盾,對封建王朝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濟方面,李世民也頗有建樹。他所主政的貞觀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yè)的時期,給商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

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yè)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經濟發(fā)達區(qū)很多,沿海有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內陸有洪州、揚州、益州和西北的沙州、涼州。

至于首都長安和陪都洛陽,更是舉世難尋的大都會,很多西域來客進入長安就像到了仙境。要知道,這時的西方世界,很多國家還只是部落性質,都城如同唐朝的小集市。

漢朝時開辟的"絲綢之路",也在此時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唐朝設安西四鎮(zhèn),西部邊界直達今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全保障。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絲綢之路成為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軍事方面,唐朝也沒怕過誰,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大佬。

舉個例子,貞觀二十一年,有位名叫王玄策的外交官,奉李世民之命,作為正使率領一個30人的使者團出使天竺,即現(xiàn)在的印度。那時的天竺有四個國家,對唐朝的態(tài)度都很恭敬,紛紛派使者帶著財物前來拜見王玄策,準備和他一起到唐朝朝貢。

但意外發(fā)生,中天竺國王尸羅逸多突然死了,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同時發(fā)動所有軍隊以拒唐朝使團。王玄策只有30人,怎么打得過?不但各國獻來的財物被搶,大部分使者也被俘,好在王玄策逃了。

按照正常的邏輯,這種情況下王玄策應該趕緊回到唐朝,向李世民稟報此事,再由李世民決定是否出兵征討。但王玄策可能覺得這種小事不用勞煩皇帝陛下,他自己就能解決,跑到吐蕃發(fā)檄文征召軍隊。

那會兒的吐蕃王是松贊干布,也就是文成公主的丈夫,派出1200吐蕃兵,再從附屬國尼泊爾調來7000騎兵,全交給王玄策指揮。

王玄策率著這些人攻破中天竺國,斬首三千余級,溺死一萬多,生擒阿羅那順,俘獲其妃其子,及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全都帶到長安獻俘。天竺諸國為之震驚、害怕。

這就是"一人滅一國"的爆表戰(zhàn)斗力!大家想一想,王玄策又不是朝中重臣,為什么敢到吐蕃調兵?松贊干布又為什么不敢拒絕?背后撐腰的,還不都是因為唐朝超強的軍事實力。

更拽的是,這事兒在史書中只是略略提過,并不著重描述。為啥?因為唐朝壓根沒有把天竺當作象樣的對手,和其他唐朝將領眾多對外大勝比起來,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勝利也就不算什么。

所以,李世民統(tǒng)治下的唐朝民富國強、八方來朝,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生都達到了歷史新高度,他被萬民愛戴千古傳頌不是應該的嗎?

關鍵詞: 絲綢之路 松贊干布 是中國歷史上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