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四世三公”說汝南袁紹家族

時間:2022-04-23 15:49:27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如果一個家族連續(xù)四代中的每一代都有人擔任國家的這三個頂級高官中的某一種,就說這個家族"四世三公"。

在封建社會,"天意從來高難問"、伴君如伴虎,再加之朝廷內(nèi)外的明爭暗斗、傾軋拆臺;一個家族百年內(nèi)有一人擔任過位極人臣的"三公"之一就是莫大榮耀,能夠連續(xù)三代、四代做這種頂級高官可以說是家族祖墳上燒了高香,絕對是鳳毛麟角。

兩漢之一的東漢時期,汝南郡(今河南周口市商水縣城西南)袁紹家族就曾擁有這種殊榮。袁氏先祖袁安在東漢章帝劉烜時先后任司空、司徒,兒子袁敞為漢安帝劉祜朝的司空,孫子袁湯(袁敞的侄子)歷任漢桓帝劉志時期的司徒、司空、太尉,曾孫袁逢(袁湯之子,三國時期袁紹和袁術的生父)官拜漢靈帝劉宏時的司空,袁隗(袁逢之弟)也當過漢獻帝劉協(xié)朝的太尉、太傅,四輩人中都有家族核心成員居三公之位,人稱"四世三公"。由于從袁安算起的第四代是袁逢、袁隗兩兄弟位列"三公",所以袁家算是"豪華型四世三公"。

其實袁紹(字本初)本人也曾位居"三公"之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當時實力不如袁紹,且自身東有徐州呂布、西有南陽張繡、南有淮南袁術,皆對其虎視眈眈。曹操當時很難與"門生故吏滿天下"的袁門之秀袁紹爭鋒,只能采取克制隱忍的策略。于是,曹操派大儒--名士孔融出使鄴城,以天子名義拜袁紹為大將軍、太尉(司馬),以暫時緩和矛盾。這樣,袁家實際上連續(xù)五代位列"三公",后來其弟袁術曾在淮南稱"仲家皇帝",所以后人又稱袁氏一族"五世三公一帝王"。

說到此有必要講講袁紹與袁術這對三國時期的兄弟霸主。袁紹和袁術的老爸都是第四代的"三公"袁逢,不過袁紹是袁逢寵幸的一婢女所生的老大,所謂"庶出長子",袁術是正妻生的弟弟。后來袁紹被過繼給袁成(袁逢、袁隗的二哥,曾官拜左中郎將),所以從血緣上看袁紹、袁術是同父異母兄弟;從宗族上看,他們是堂兄弟。這對兄弟一向不和,甚至勢同水火。這是什么原因呢?

說白了,就是"嫡庶心結"導致的名利權欲之爭。袁家自袁安起的第四代有袁逢、袁隗兩兄弟位列"三公",最為榮耀。袁紹、袁術兩兄弟起兵反東漢末年權臣董卓之后,董卓擔心在朝廷內(nèi)部當高官的袁隗與在外割據(jù)的袁紹、袁術兩兄弟里應外合,就借故將袁隗全家殺害(袁逢早逝,因而他這一房無涉)。袁術本來是司空袁逢的正牌大老婆所生,特別是庶出的大哥袁紹被過繼給二伯袁成延續(xù)香火后,這樣作為袁逢合法繼承人的袁術理所當然的把自己看作袁家宗長。

無奈袁術除了"嫡出"這張牌以外少,事事不如"庶出"的袁紹。概括來說袁紹折節(jié)下士,知名當世,文武雙全,英氣勃發(fā)。史載袁紹相貌堂堂,是一表人才的大帥哥,在這點上勝過當時的曹操、袁術等多矣。合理推測:袁紹與袁術共一個老爹相貌卻遠超袁術,應該出自她媽的優(yōu)良基因,要不司空府那么多侍婢,唯獨袁紹老媽能得到寵幸而懷了袁紹?

袁紹本人"姿貌威容",有個人魅力;還能"折節(jié)下士",喜歡結交;出身"四世三公",家族勢力"勢傾天下";所以有眾多人才愿意投奔袁紹。袁紹年少成名后,辭官接連服母喪和父喪,共計六年,喪滿后他隱居在國都洛陽,多次拒絕朝廷辟召當官。

當時是日趨黑暗的東漢末年,宦官專政愈演愈烈,殘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為代表的"黨人",史稱"黨錮之禍"。

袁紹名為隱居,明面上不妄通賓客,其實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如當時的豪杰張邈、何颙、許攸等人,他們實際上構筑了一個以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政治同盟。袁紹的活動引起了宦官的注意,宦官頭目中常侍趙忠曾經(jīng)恨恨地警告說:"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yǎng)亡命之徒,他到底想干什么?"叔父袁隗聽到風聲,又驚又怒地警斥袁紹:"你這是準備敗我們袁家??!"

后來袁隗果然因受到袁紹、袁術這對侄兒的連累而全家被殺,但是袁紹因為這番歷練確實結交和吸納了很多能人賢士,為他后來一度蓬勃發(fā)展的諸侯霸業(yè)打下了雄厚的人才和人脈基礎。袁紹、袁術這對兄弟都算得上是"任俠尚義",但是袁紹偏向"折節(jié)下士",而袁術偏向"飛鷹走狗"的豪俠,而且相對器宇狹窄,目光短淺,嫉妒心強。

比如他在關東十八路諸侯聯(lián)軍討伐無道董卓時,就因嫉妒故意克扣延誤先鋒孫堅軍隊的糧草供應,讓先期連戰(zhàn)連捷的孫軍損兵折將而危害盟軍整體利益;又比如對大哥袁紹自始至終的嫉妒;后來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仲家皇帝",對此《三國志》的作者、史學家陳壽評論道:"袁術無毫芒之功,纖介之善,而猖狂于時,妄自尊立,固義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

袁術盡管因漢朝講究名節(jié)、倫常而很早就憑借嫡子世蔭功成名就,袁紹也后來居上,他后來太尉、大將軍的功名實際已經(jīng)超過袁術。袁紹年少為郎官,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守孝復出即躍升為東漢西園八校尉(漢靈帝為分何皇后之兄、外戚大將軍何進兵權,在洛陽西園招募壯丁設立的一支直接聽命于皇帝的禁軍)之首,成為大將軍何進的最核心心腹之一。

在關東諸侯組建聯(lián)軍討伐權奸董卓的暴行逆施時,大家一致推舉袁紹做盟主。袁術這個氣啊!怎么也想不通:論官階自己比袁紹高,論血統(tǒng)自己又比袁紹正,當時實力比袁紹大,盟主之位無論如何不應該是袁紹的啊,毫無疑義自己應該是盟主!可是沒想到眾位諸侯壓根就不給當時實力最大的袁術面子,一致公推袁紹做盟主。

所以袁術由此開始對袁紹更看不順眼。后來,袁紹、袁術兩人在政治上出現(xiàn)了分歧,兄弟更是勢同水火。袁紹為了斷絕后顧之憂與袁術對立的曹操結盟,袁術則選擇與袁紹的老對手公孫瓚扎堆。陳壽在《三國志》里都感嘆道:其兄弟攜貳,舍近交遠如此。

袁術死后,余部在從弟袁胤的率領輾轉投到東吳,大約也是出于"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的門第效應,吳國也一直厚待袁術后人。一度當了袁術"偽太子"的兒子袁耀后來在吳國官居郎中,袁術女兒和孫女也分別嫁給孫權和他的兒子孫奮做了老婆。

建安四年(199),也就在袁術去世的那一年,袁紹終于消滅了老對手--幽州的公孫瓚。至此袁紹已占據(jù)黃河下游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共四州,領眾數(shù)十萬,成為當時中國勢力最強的一陣諸侯。不久袁紹被正式冊封為大將軍、太尉,并領四州牧。一度結盟的袁紹與曹操為爭奪天下的最終控制權,終于撕破了臉皮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戰(zhàn)爭的結果袁紹大敗,主力7萬多被消滅,只與其長子袁譚帶800多騎敗退到黃河以北。

袁紹在世時,封長子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為并州刺史,三子袁尚隨自己坐鎮(zhèn)大本營冀州。袁紹自己是大帥哥,是庶出,或許是自戀心理,他選擇了也是長得很帥的三子袁尚做自己的接班人。袁尚是后妻劉氏所生,雖不等于妾,顯然不及作為結發(fā)妻子的袁譚之母。自古立儲講究立嫡,立長,立才;袁紹偏偏廢長立幼,立寵。

后世有人總結:千古梟雄的袁紹也算雄才大略,但是跟"人精"曹阿瞞比起來就相形見絀了!一些致命的缺點如"好謀無斷、色厲膽薄,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讓他一輩子犯了四大戰(zhàn)略性錯誤:早期的引董卓入關;拒納天子;后期的官渡之戰(zhàn);廢長立幼,這些錯誤徹底葬送了他的事業(yè)。

官渡之戰(zhàn)兩年后,也就是袁術死后約3年,袁紹跟他弟弟袁術差不多一樣,在慚憤中病死。袁紹死后長子袁譚、三子袁尚爭權奪位,相攻殘殺,被曹操各個擊破。袁譚被殺,袁尚與二兄袁熙逃亡遼西烏桓。后來曹操北定烏桓,袁尚、袁熙再次敗走遼東,被遼東太守公孫康所殺,至此,袁紹所有兒子均已敗亡,所據(jù)之地盡歸于曹操。

值得一提的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妻甄夫人,她就是千古才子曹植筆下《洛神賦》中的主人公--"洛神"的原型。甄夫人是袁紹為自己兒子袁熙千挑萬選的美女兼才女。大家知道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在文學上都頗有造詣,歷史上就有"建安三曹"的說法?;蛟S文學家多情浪漫的基因,曹家父子三人都為甄氏這個女人著迷。

袁紹家族兵敗鄴城之后,內(nèi)眷大多當了曹軍的俘虜。曹操一進城就派自己的衛(wèi)隊去保衛(wèi)甄氏的內(nèi)宅,原意是要將仰慕已久的甄氏據(jù)為己有,保護起來。不料派去的衛(wèi)隊發(fā)現(xiàn)世子曹丕的衛(wèi)隊已經(jīng)捷足先登,并已經(jīng)公開挑明了要納甄氏。機靈的曹丕立即去請求父親曹操成全自己,曹操總不能跟兒子明著搶甄氏。再說袁紹同自己雖是政治對手,但是早年共事聚義,義同兄弟,如果強納袁紹兒媳,傳出去也不雅,所以就順水推舟將甄氏賞賜給曹丕。

戲劇性的是對甄妃沉迷最深的是曹植,結果卻是曹丕搶了先,曹植卻一直念念不忘。甄妃39歲早逝,曹植入朝覲見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過的金縷玉帶枕給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場。到了晚上,甄妃之子--即后來的魏明帝曹睿宴請叔叔,干脆把這個枕頭送給他。

隨著袁紹、袁術的去世,"四世三公"或"五世三公"的汝南袁家就此走下坡路了。但是由于袁氏先祖旁支眾多,再加之曾經(jīng)"四世三公"的豪門積淀,史稱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所以汝南袁氏人丁依然很興旺。直到現(xiàn)在汝南縣境內(nèi)袁氏分布廣泛,全縣二十個鄉(xiāng)鎮(zhèn)中有一百多個自然村居有袁姓群眾,總人數(shù)兩萬多。居住袁姓較多的鄉(xiāng)鎮(zhèn)有汝寧鎮(zhèn)、板店鄉(xiāng)等,較集中的村莊有十多個,以"袁"命名的村子就有袁莊、袁老村、后袁莊、小袁莊等等。

民國梟雄袁世凱河南項城人,世稱"袁項城"。由于袁世凱與袁紹都是河南人,且項城離汝南也不算太遠,袁項城家族宗譜里就記了一副對聯(lián)"汝南家聲舊,舜裔世澤長"自詡。上聯(lián)意思是項城袁氏也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后人,下聯(lián)是說經(jīng)過考證袁姓出自春秋時期的"媯"姓,而"媯"姓是虞舜之后,所以袁世凱是舜帝的后人。當年,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后,曾來汝南袁老村祭祖,并在袁金灘前樹起了旗桿,朝拜3天。

袁項城說他是舜帝后羿、"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子孫,你信不信?反正我信,呵呵!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關鍵詞: 四世三公 折節(jié)下士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