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正史上魏延的悲劇,來看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失敗的用人策略

時間:2022-04-20 21:44:5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魏延大概是三國時期被丑化最嚴重的一個人物,其誤讀之深,相信大部分一個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很難相信,其實魏延并不是一個反面人物。

正史上的蜀漢名將魏延到底有多厲害?

很明顯,魏延被羅貫中寫殘了,在真正的歷史上,魏延并不是依靠背叛主公打開城門投降給劉備的,赤壁之戰(zhàn)后,蜀地的劉璋邀請劉備入蜀去抵御張魯,這個時候魏延以部曲追隨劉備,為劉備所看重。

為什么劉備在遇到魏延的時候就被看重呢?這就要說說部曲是什么意思了,部曲說白了就是私軍,魏延能夠擁有部曲,很可能是蜀地的一個小軍閥,本身就有一定的實力,又是帶著私兵來投靠的,相當于入股了。

當時孟達以四千部曲叛蜀投魏,曹丕直接就給封侯了,封侯在漢朝是一個相當。

劉備取代劉璋之后,開始攻打漢中,由于關羽要鎮(zhèn)守荊州,馬超不敢用,能夠用的將領并不多,在這個過程中,魏延"數(shù)有戰(zhàn)功,遷牙門將軍"。

在劉備打下漢中的時候,竟然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拔延為督漢中,鎮(zhèn)遠將軍,漢中太守"。

當時很多人都不服,因為劉備起兵很早,輾轉(zhuǎn)的地方很多,魏延算是最后投靠他的,資歷太淺,年紀也不大,但是劉備還是力排眾議,讓魏延擔任漢中太守。

劉備為了給魏延立威,故意在任命儀式上問魏延如何防守漢中,魏延表示:"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讓他駐守漢中的話,來犯之敵十萬人之內(nèi),我都能干掉,要是十萬以上,那我只能防守了,這句話還是挺霸氣的,事實上,魏延鎮(zhèn)守期間,漢中也的確沒有出現(xiàn)什么問題。

作為蜀國最后一位良將,魏延的死充滿了很大的悲傷,也導致蜀漢后期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甚至有了"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笑談。

魏延的死,離不開諸葛亮,在下文中,將著重分析諸葛亮與魏延的關系。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何沒有被諸葛亮采納?

劉備死后,諸葛亮在穩(wěn)定蜀漢局面后,決定揮師北伐,當時魏延建議:"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這個建議,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子午谷奇謀,千百年來,這個計謀已經(jīng)成為古代軍事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軍事案例,引起很大的影響。

假如真如魏延所說,不過五千兵馬,就可以冒險一試,諸葛亮為何拒絕呢?諸葛亮認為魏延的計劃,太危險,"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如果展開來分析諸葛亮的這條計謀,也算是充滿了很多奇謀的地方,能夠使得出其不意,在北伐初期取得巨大優(yōu)勢,然而以當時蜀國與魏國的國力差距,想要以這種方式贏得戰(zhàn)爭,無異于癡人說夢。

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每一次都因為糧食供給不上而不得不無功而返,實際上,諸葛亮的北伐,大多都是一場遠足,沒有激烈的畫面,只有長途的跋涉。

假如諸葛亮真的能夠放手一搏,或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諸葛亮還是拒絕了魏延。

陳壽曾評價諸葛亮:" 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所謂奇謀為短,自然是拒絕子午谷奇謀的重要原因。

過于謹慎,是其拒絕奇謀的重要因素,實際上,針對性格上的缺點,諸葛亮是自知的,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就曾說:" 先帝知臣謹慎,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關于諸葛亮的謹慎,就連他的對手司馬懿都知道了"諸葛亮平生仔細謹慎",這個仗還怎么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被人知己知彼,那還有勝利的可能嘛!

劉備死后,蜀漢沒有任何建樹,這個鍋應該諸葛亮來背

諸葛亮北伐失敗,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以當時蜀漢與曹魏政權的國力對比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們難道不應該考慮一個問題嗎?為什么劉備即使是光桿司令,也能屢屢創(chuàng)造奇跡,當時依然能夠從曹操手上取得漢中之地。

而諸葛亮帶領一個偌大的蜀漢政權,結果是多年北伐,無功而返,我看不止是軍事上的奇謀為短,即使是在治理內(nèi)政上,也不見得如何。

假如諸葛亮真的是能人,為何在諸葛亮死后,出現(xiàn)人才荒的局面?造成"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局面的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可以說,諸葛亮識人不準,用人不當導致的。

劉備入蜀的時候,諸葛亮與馬謖關系很好,深受諸葛亮的器重,馬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其實跟趙括差不多,不是動手能力不強,而是嘴上功夫遠遠大于手上的功夫。

劉備在臨終的時候?qū)χT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意思就是說,馬謖這個人吹牛有一套,吃喝還行,不能大用,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本來應該讓魏延為前鋒,但是諸葛亮卻讓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馬謖為前鋒,于是有了街亭失守,整個北伐局勢岌岌可危。

我不相信馬謖一點本事都沒有,只不過人才都是逐漸成長的,你一下子就把他擺到那么高的位置,他能經(jīng)受住嗎?假如諸葛亮能夠悉心栽培,馬謖以后未必不會成材。

諸葛亮曾經(jīng)苦苦勸告劉禪"親賢臣,遠小人",實際上諸葛亮自己都沒能分辨出誰是賢臣,誰是小人。

魏延的慘遭殺害的悲劇,其實是諸葛亮用人不當導致的!

在揮淚斬了馬謖之后,諸葛亮能夠重用的人已經(jīng)不多,除楊儀和費祎之外,就是姜維,諸葛亮本來是打算讓姜維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姜維是策反過來的,資歷也比較淺,因此,諸葛亮計劃由姜維擔任軍事上的接班人,其他人當政治上的接班人。

這個安排,其實是有點尷尬的,因為他忽略了魏延的存在,魏延戰(zhàn)功赫赫,在當時的蜀漢地位僅次于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并不看好魏延。

在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過程中,諸葛亮病情加重,于是打算安排后事,在最后一次秘密會議上,諸葛亮召集了除魏延之外所有將領,并且確定退軍策略,即大部隊撤走,魏延由前鋒變成斷后,并且還決議,假如魏延不從命,可以不再管他。

問題就出在這里,諸葛亮作為一號人物,在臨時的時候,沒有和二號人物魏延商量,當時魏延認為即使是諸葛亮死了,北伐也可以繼續(xù),尤其不能讓魏延容忍的事情是,諸葛亮竟然把軍隊交給楊儀來指揮,讓三號或者是四號人物來指揮二號,敢問哪個二號能夠容忍?這就是諸葛亮的臨終安排。

結果為了爭奪軍事主導權,魏延與楊儀大打出手,最終打敗了魏延。魏延潰逃后,被馬岱所斬首,隨后,夷滅了魏延三族。

楊儀在斬殺魏延后,卻發(fā)現(xiàn)諸葛亮的指定的接班人是蔣琬,楊儀甚至抱怨,當初我要是投靠曹魏,待遇一定比現(xiàn)在好。

結果費祎就上報朝廷,楊儀因此被迫自殺。

馬岱斬魏延這個典故,被廣為流傳,堪比錦囊妙計,將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高級黑啊,你看看你留下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班子。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有一個碰瓷的碰到了警車身上,當時車上的警察下來笑話碰瓷者,你這是在碰瓷警車嗎?然后哄堂大笑,給碰瓷者都整不好意思了。其實,被笑話的難道不應該是警察嗎?在你的轄區(qū)內(nèi),碰瓷的都碰到你身上了,你還能笑得出來?

實際上,魏延并沒有謀反之心,而諸葛亮用人不當,導致軍隊出現(xiàn)內(nèi)訌,差點沒能退回蜀地就報廢了,帶兵到這個份上,也算是一種失敗了。

關鍵詞: 用人不當 最后一次 諸葛亮北伐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