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為何不站出來保護太子他害怕李世民什么

時間:2022-04-20 06:43:39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為何不站出來保護太子?他害怕李世民什么?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站出來保護太子?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不會被遺忘的特殊日子,因為,當日在唐都長安發(fā)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巨變--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聚眾鬧事,并親手射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及其四弟、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時,李淵仍是大權(quán)在握的皇帝,他為何不站出來制止這場骨肉相殘,保護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呢?原來,此時的李淵,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李淵出身于北周關(guān)隴貴族家庭,為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后裔。李淵的祖父李虎,西魏時期太尉,聯(lián)合丞相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賜姓大野氏。北周受禪之后,追封李虎為唐國公。李虎死后,李淵襲封唐國公。

認真說來,李淵與隋文帝楊堅還沾親帶故,楊堅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是李淵的姨媽,因而深得隋文帝和文獻皇后垂愛。李淵從千牛備身做起,歷任譙州、隴州、岐州刺史、衛(wèi)尉少卿。隋煬帝楊廣東征高句麗時,負責督運糧草。大業(yè)十二年(616年),率兵抵御突厥,屢傳大捷。大業(yè)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

隋煬帝統(tǒng)治后期,天下大亂,李淵也在晉陽起兵反隋,并在晉陽建立大將軍府,帶領(lǐng)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攻克霍邑,斬宋老生;招降關(guān)中孫華起義軍,順利攻取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年號義寧,自領(lǐng)大丞相,加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隋煬帝遇弒后,李淵逼迫隋恭帝楊侑禪位,李氏唐朝建立,年號武德。

稱帝后的李淵,就很少親歷險地了,而是命秦王李世民統(tǒng)兵作戰(zhàn),自己與太子李建成坐守都城。李世民果然不負所望,先后擊敗隴西的李軌和薛舉父子、擊退并州的劉武周和宋金剛、擒獲河北夏王竇建德,迫降洛陽鄭王王世充,平定各地農(nóng)民起義及地方割據(jù)勢力,完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

由于李世民的軍功日高,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恐慌,對李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lián)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李建成聽從魏征的引導(dǎo),收服被李世民重創(chuàng)的竇建德嘗試拿回兵權(quán),李淵也嘗試任用裴寂,最終導(dǎo)致大敗,不得不再次啟用李世民領(lǐng)兵。

李世民等人為大唐的開疆拓土流血犧牲,但是,卻處處受到排擠與貶斥。以李世民為首的功臣集團,為求自保,才在玄武門發(fā)動兵變。久經(jīng)沙場的李世民,手下收羅了一大批良將謀臣,所以,決定起事前,就做好了周密布置,為了防止李淵跑來了搗亂,李世民就派尉遲恭以保護皇上為名,直入禁宮,實際上是將李淵給"圈禁"了,讓李淵有力無處使。

皇帝一旦失去發(fā)號施令的權(quán)力,就如凡人無異,此時,他最該考慮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是宮外的爭斗。李淵知道自己這些年對李世民的不公,現(xiàn)在李世民已經(jīng)翻臉,他這個皇帝老爹,在盛怒的兒子面前,也就變成紙老虎了。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后,又進宮表演了一出苦情戲:李世民跪倒在父皇面前,伏在李淵胸前號啕大哭……李淵何等聰明啊,知道大勢已去,便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頒布詔書:"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wù),無論大小,全部委托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后再報告給朕。"十多天之后,李淵便宣布退位、內(nèi)禪,躲進宮中當起了"太上皇"。

李淵做太上皇以后,開始的幾年是在太極宮生活的。一直到貞觀三年(629年)四月,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李世民經(jīng)常到九成宮(即隋朝的仁壽宮,位于今陜西麟游)避暑,李淵也不愿意出行。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淵因病駕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歲。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關(guān)鍵詞: 玄武門之變 秦王李世民 文獻皇后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