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霸王項羽,為何寧愿烏江自刎也不愿渡江,你真的知道原因嗎!

時間:2022-04-19 11:55:4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贊美項羽的詩。但是霸王項羽為何寧愿烏江自刎也不愿渡江而逃的原因,你真的知道嗎?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以個人勇武而出名。秦末,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拉開了推翻暴秦的序幕。各地紛紛起義,此時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lián)絡桓楚一起反秦?;赋焊邭鈸P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運起力氣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并且三起三落,在場眾人無不震撼,恒觸更是答應出兵。

由此,項羽登上爭霸天下的舞臺。并且憑借個人出眾的武力與強大的戰(zhàn)爭天賦,率領八千子弟兵,在與秦軍的戰(zhàn)斗中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諸侯紛紛承認他的領導地位。

由于項羽與劉邦有著"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而劉邦趁著項羽進行巨鹿之戰(zhàn),一邊搶分奪秒趕赴關中,一邊分封降將,最終先一步入關中。但是項羽自認消滅秦朝他功勞最大,也為了限制劉邦的發(fā)展,特意分封諸侯,更是自號"西楚霸王"。

但這里的霸王并非豪強霸道意。"霸"、"伯"二字古音相同,可以通用。"伯"字的涵義是"長", "霸王"即諸王之長。也可以看作憑借自身勇武之力來稱霸天下。

此時的劉邦名義上被項羽領導,并且軍事實力名聲威望均不如項羽。但是,為什么在最后的楚漢爭霸中,項羽被逼的烏江自刎呢?

在推翻暴秦的戰(zhàn)斗中,盡管項羽展露出強大的軍事能力,但由于個人的自負,看不上其他的諸侯降將,加上在戰(zhàn)斗中多次屠城,導致他有著殘暴的名聲,不得民心。而劉邦恰恰相反,不僅善待百姓,是對諸侯、降將大加封賞,寬于待人,招賢納士,收到了很多人才,如韓信。這為后來項羽失敗埋下了伏筆。

之后的楚漢爭霸,盡管項羽憑借自身的勇武與出眾的戰(zhàn)爭天賦,抵擋住了劉邦的攻擊。但是面對兵多將廣的劉邦,勢力范圍不斷縮小,最后劉邦對項羽進行戰(zhàn)略合圍,將之逼到垓下,面對殘余的楚軍,韓信派人在楚軍營地周圍高唱楚歌,使得楚軍人人思念故土,軍心渙散。項羽更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虞姬和之。

當夜率領八百子弟兵逃亡包圍圈,最終逃至烏江。面對眾多敵軍,手下勸他渡江,圖謀東山再起。但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自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接著在力殺漢軍數(shù)百人后,自刎而死。

那么項羽僅僅是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嗎?他明白,即使度過了烏江,但此時的江東已經(jīng)在劉邦的控制之下,以韓信的謀略,對面很有可能埋伏著漢軍,而且,此時的江東歷經(jīng)戰(zhàn)亂,早已經(jīng)民不聊生,早已經(jīng)無力承擔項羽東山再起的兵力。

并且,此時的他經(jīng)過多次的失敗,原先的自負、驕傲被漸漸的消磨殆盡,產(chǎn)生了自我懷疑,而虞姬的死亡,部下的接連戰(zhàn)死,江東地區(qū)的民不聊生,這更是加重了項羽的自我懷疑傾向。因此為了不再給養(yǎng)育了他的江東地區(qū)再帶去戰(zhàn)爭,也為了維護他最后的尊嚴,他選擇力戰(zhàn)之后,自刎而死。

可憐一代西楚霸王,最后落得一個烏江自刎的結(jié)局!也許真的是"天之亡我"吧!盡管項羽是一個失敗者,但是后人仍然給予他正面的評價!有詩為證:"江東弟子多才俊,肯為君王卷土來。"

那么你對項羽有什么評價呢?

關鍵詞: 江東父老 民不聊生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