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在開國皇帝爺爺的書房看到一句詩, 他就舉國投降了!

時間:2022-04-18 07:38:4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01

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眾所周知,中國人歷來將家族姓氏看得非常重要。

《百家姓》成書于北宋時期,作為當時的啟蒙讀物,以"趙錢孫李"打頭,這不是沒有緣由的。

根據《玉照新志》記載,《百家姓》的作者是北宋時期江浙地區(qū)的普通百姓。

以"趙"開頭,是因為宋朝的皇帝是趙氏,"趙"自然成為"天下第一姓"。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地處江浙的吳越國王錢俶的姓氏。第三是孫姓,是當時吳越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第四是李姓,為南唐國主之姓。

《百家姓》雖然出自吳越百姓之手,但是吳越國卻是在錢俶手中投降了宋朝??梢哉f,錢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亡國之君,為何作者還將他排在《百家姓》的第二位呢?

02

這還得從錢俶的帝王生涯說起。

錢俶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減少賦稅,讓惠于民。這就讓他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當遭遇災荒,百姓被迫賣兒鬻女時,錢俶更是令政府出錢幫百姓贖回孩子,以濟貧弱。

而最讓江浙百姓世代傳頌的,是為了保全五十五萬百姓的性命,他竟然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王位。

當年,宋朝舉全力統(tǒng)一中國,先是十萬大軍征服南漢,同時派遣數十萬軍隊北伐北漢,然后又水陸并進,于公元975年消滅了南唐。

所到之處,難免遍地焦土,生靈涂炭。而此時,五代十國中僅剩下吳越國。

03

是年,宋太祖趙匡胤詔錢俶前往開封相見。

錢俶心里很清楚,去必然是兇多吉少,而不去就意味著和北宋決裂,到時兵戈相見,生靈涂炭。

權衡之下,錢俶知道自己不得不去。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 錢俶在開封受到了隆重的禮遇,并安全歸來。

當他拿出趙匡胤賜給他的黃錦匣時,頓時驚呆了,匣子里面是幾十份北宋大臣要趙匡胤扣下錢俶的奏折。

這件禮物對于錢俶來說,既是信任的勸解,也是委婉的警告。

而錢俶多年的忠心,長期的稱臣納貢,都無法改變大宋一統(tǒng)天下的腳步和決心。

此時的錢俶內心很糾結,他有江南十四州,有十萬兵馬,還有幾十萬百姓。

一邊是祖父留下的百年基業(yè),一邊是上天眷念的黎民蒼生。

一念干戈玉碎,一念繁華永續(xù)。

04

滿心惆悵的錢俶來到了祖父錢镠的書房,就在這間塵封多年的書房里,一幅祖父留下來的山水畫,讓錢俶恍然大悟。

畫上題詩云:

牙城舊址擴籬蕃,留得西湖翠浪翻。

有國百年心愿足,祚無千載是名言。

當年,有方士勸吳越國的開國君主錢镠,填平西湖以建造王宮,這樣基業(yè)就可以持續(xù)一千年。

錢镠當即駁斥,未采納方士之言。

這真是冥冥之中祖父給他的詔示,自古以來,就沒有延續(xù)千年的王朝,唯存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

錢俶不愿意自己治下的百姓和土地陷入戰(zhàn)亂之中。

05

公元978年,錢俶跪別祖祠,前往開封,納土歸宋。自此,吳越百姓百年不知兵戈,富甲一方。

而自幼跟隨祖父學習佛法的錢俶,在位期間,還修建了靈隱寺,雷峰塔,留存至今。

錢俶犧牲自己的帝王身份,背負著亡國之君的罵名,納土歸宋,保全了江浙百姓的性命,也換來了江浙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

《百家姓》的作者將錢姓列為第二大姓,足見百姓對錢俶的愛戴和尊崇。

后來趙構偏安杭州,也和宋朝對錢家小朝廷禮遇有關,畢竟百姓沒吃什么苦頭。

南宋其實也很有機會,可惜了。

關鍵詞: 納土歸宋 北宋時期 生靈涂炭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