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唐朝猛人王玄策一人滅一國,唐玄宗:不算什么啦

時間:2022-04-17 21:52:3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貞觀年間,正是大唐盛世,唐朝不僅對外持開放態(tài)度,歡迎各國來朝進行經(jīng)歷文化交流,也會經(jīng)常派遣使臣出使他國,互通有無、宣揚國威。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右衛(wèi)率府長史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

當時天竺有"東西南北中"五個主要政權(quán),合稱"五天竺",其中"中天竺"最強盛,約三十個王國同尊中天竺國王"戒日王"為主。

王玄策一行還在路上,渾然不知中天竺發(fā)生內(nèi)亂。

中天竺的內(nèi)亂始于戒日王意外而亡,政局隨之陷入動蕩,大臣"阿羅那順"趁機篡位。

王玄策抵達后,除了中天竺,其他四個天竺國王都派了使者帶來很多財物,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貢。

剛篡奪了王位的阿羅那順,誤以為唐朝派使臣過來干涉他們的內(nèi)政,同時又見財起意,腦袋一熱,竟然伏擊唐朝使臣。

唐朝使臣猝不及防,除了王玄策和蔣師仁被俘,其余隨從全部犧牲,攜帶的財物也盡數(shù)被奪。

在獄中,傷痕累累的王玄策懊惱不已。對他來說,自己死不足惜,但大唐的尊嚴容不得絲毫踐踏!

天無絕人之路,王玄策和蔣師仁兩人僥幸逃脫出來。王玄策并沒有第 一時間返回大唐求援,而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既不麻煩國家出兵,又能一雪前恥。

小小天竺國膽敢冒犯大唐,這等恥辱,唯有鮮血才能洗刷干凈!

王玄策雖然滿腔怒火,但他并沒有失去理智,思前想后,他與蔣師仁一同奔赴友國吐蕃,再發(fā)檄文征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騎兵。

王玄策自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一聲令下,大軍一路南下,直取北天竺。

阿羅那順驚聞王玄策殺來,連忙集結(jié)兵馬,在北天竺的"茶镈和羅城"布防。

王玄策僅用三天,破城,斬首三千余級,天竺軍被追落河中溺死的約有1萬人。

阿羅那順或許料到會遭到大唐報復(fù),但他做夢也想不到,大唐的反擊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烈!

城破后,阿羅那順逃回老巢中天竺,王玄策一路勢如破竹,于中天竺再敗阿羅那順。

阿羅那順狼奔豕突,棄國逃到東天竺,求得援軍,收攏散兵再戰(zhàn),王玄策和蔣師仁又給了他當頭一棒,以摧枯拉朽之勢輕松破敵,生擒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shù)以千計。

中天竺的殘軍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wèi)江"做困獸斗,蔣師仁如攜天兵下凡,再破城,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

中天竺國滅!

此戰(zhàn),東天竺見大唐兵力少,竟援助"阿羅順那",不料,大唐兵寡而刃利,"阿羅那順"毫無抵抗之力。

王玄策滅"中天竺"后,馬上整頓兵馬,欲一鼓作氣,順手再滅了東天竺!

東天竺國王"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備好厚禮,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凱旋回朝,于長安獻俘,除了阿羅那順齊齊整整的一家子,還有超過二萬的俘虜和牛馬。

唐朝的軍威給了天竺諸國極大的心理震撼,此后一直向唐朝示好,在天授二年(691年),五天竺五位國王一起入朝進獻,臣服在大唐天子腳下。

對王玄策而言,正是因為有著強大的國家給他做后盾,所以無所畏懼;對太宗來說,王玄策打出了大唐的氣勢,所以很高興。

但是這小小天竺,他倆都沒放在眼里。貞觀時期,猛將如云,滅個小國并不值得驕傲,這也是王玄策回朝述職,只是連升兩級,冊封為朝散大夫,但并未大肆封賞的原因。

"戒日王"以武止戈,雖然表面上完成統(tǒng)一,實際上天竺諸國卻各自為政,哪里入得了大唐法眼;阿羅那順就更加不堪,剛篡奪了王位,就不知自己幾斤幾兩,不管是怕大唐干涉中天竺內(nèi)政,還是見財起意,他所作所為只徒增笑耳。

因此,太宗事后召集群臣,感嘆道:"只追求的物質(zhì)上的享受,是一個人品德敗壞的原因,如果阿羅順那不劫掠我的使臣,怎么會成為俘虜呢?"

大唐右手持著橄欖枝,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卻讓個別偏遠小國誤以為大唐沉湎于歌舞享樂,已無昔日榮光,殊不知,大唐的左手緊握利刃,專治各種不服。

只可惜,唐玄宗繼位后,卻把太宗的話拋之腦后,貪圖享樂也就罷了,連手中的利刃都丟了,只余恩典,如何震懾宵小?

關(guān)鍵詞: 無所畏懼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