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陳倉之戰(zhàn)中的軍事科技:七種武器對攻,郝昭像墨翟,諸葛亮咋變成了公輸班?

時間:2022-04-17 07:52:57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陳倉之戰(zhàn)被后世淡化忽略,因為那可能是諸葛亮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郝昭早早死掉的誘因--他為了守城,把城里墓地的棺材板都拿來制造工具了:"吾為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fā)冢,取其木以為攻戰(zhàn)具……"

因為尊劉貶曹,《三國演義》對蜀漢進行了大量美化,劉備諸葛亮即使戰(zhàn)敗,甚至明明是潰不成軍,也要寫成大勝小挫從容撤退。比如諸葛亮初出祁山被張郃擊敗很沒面子,就把遠在荊州的司馬懿拉來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三國演義》也有跟史料基本吻合之處,比如諸葛亮與郝昭的陳倉之戰(zhàn),正史和演義大同小異,演義只不過是把諸葛亮的軍隊夸大了十倍,把郝昭的軍隊夸大了三倍。如此描述不是為了嘲諷諸葛亮無能,也不是要顯示郝昭有多厲害,而是陳倉之戰(zhàn)的科技含量太高了。

讀者諸君都知道,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武器發(fā)明家。諸葛亮改良的十發(fā)連弩、怎么扔都是尖兒朝上的絆馬釘,一直是曹魏騎兵的噩夢;諸葛亮發(fā)明的木牛流馬,現(xiàn)在也沒有人能完全仿造出來--估計那東西跟現(xiàn)在用于戰(zhàn)場運輸的"大狗機器人"差不多。

諸葛亮多次(不是六次)出祁山伐魏,每次帶的兵都不多:蜀漢到最后才九十多萬人口,除了留守后方和負責給養(yǎng)運輸的,真正能拉出來作戰(zhàn)的不到十萬人,甚至可能只有三五萬人,出祁山伐魏基本屬于騷擾性質的以攻為守--如果讓曹魏休養(yǎng)生息攢足了勁兒伐蜀,那軍事壓力不是劉禪諸葛亮能承受得起的。

因為兵力不占優(yōu)勢,所以諸葛亮只能四平八穩(wěn)地出祁山,這樣即使戰(zhàn)役失利,也可以大部撤回,不至于一敗之后被人家勢如破竹直搗成都。

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少敵多的諸葛亮也曾"奢侈"一回,以數十倍兵力,也就是以數萬主力對戰(zhàn)曹魏雜號將軍郝昭的一千城防部隊,但是很遺憾,那場仗諸葛亮打輸了:諸葛亮強攻陳倉不下,郝昭守城成功,誰勝誰負不言自明。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問:"當年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什么不射火箭?"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其一,諸葛亮草船借箭純屬虛構;其二,當時曹魏還沒掌握(或者說熟練應用)火箭技術,史料中記載最早把火箭應用于戰(zhàn)爭的,是三國武器發(fā)明家郝昭。火箭第一次大顯神威,也是在陳倉之戰(zhàn)中。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看看陳倉之戰(zhàn)中兩位兵器發(fā)明家展開的科技之戰(zhàn):久攻不下,諸葛亮成了無計可施的公輸班,這次戰(zhàn)役是不是諸葛亮輸了?

如果流水賬一樣描述陳倉之戰(zhàn),讀者諸君可能會感到興趣索然,咱們還是以此戰(zhàn)中的七種武器登場順序為主線,看看這次戰(zhàn)役的科技含量有多高。

諸葛亮認為自己有把握拿下陳倉,并不是對戰(zhàn)場形勢估計錯誤:十則圍之五則攻之,現(xiàn)在有數十倍于敵人的兵力,還拿不下一個小小的陳倉城?

諸葛亮一下子拿出的兩種武器,準備打郝昭一個顧此失彼:城門用沖車猛撞,四周城墻架起無數云梯。

看見了吧?云梯也算移動堡壘,根本就不是在城墻上伸出一根竹竿就能桶翻的。面對諸葛亮祭出的兩種大殺器,郝昭也拿出了自己的新發(fā)明:火箭和超大號流星錘。

郝昭拿出的新發(fā)明,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完全一致,咱們需要解釋的,是火箭第一次應用于戰(zhàn)爭:在陳倉之戰(zhàn)前,并沒有火箭發(fā)威的任何記載,我們可以把郝昭當做火箭發(fā)明人,毛宗崗認為郝昭有墨翟之能,也不完全是過譽--毛宗崗也是尊劉貶曹的。

郝昭這家伙也夠小氣的,他在磨盤上拴繩子,就是想反復使用:砸下去、拉上來、再砸下去,再堅固的沖車也架不住磨盤雨點般落下。

諸葛亮郝昭第一次交手,我們套用課文《公輸》中的一句話,那就是"諸葛亮兩設攻城之具,郝昭兩拒之。"

面對陳倉之戰(zhàn)出現(xiàn)的第五種武器,一般人可能就沒招兒了,但是讀者諸君請不要忘記陳倉守將的名字--郝昭,總是能想出好招兒的:他在城墻之內又修了好幾層墻,這就制造了大量射擊死角,讓諸葛亮的弓箭手無計可施。

郝昭這招兒實際就是變相的塹壕,雖然簡單,但卻很實用,諸葛亮萬般無奈之下祭出了第六種武器鐵镢頭,郝昭見招拆招,也祭出了第七種兵器大鐵鍬:你掏洞,我挖溝,你一露頭我就拍死你。

這七種武器輪番上陣,諸葛亮攻得很累,郝昭守得很苦,二十多天相持不下,曹魏援軍即將到來,諸葛亮怕被曹魏大軍反包圍,只好無奈撤軍,陳倉之戰(zhàn)以郝昭的完勝告終。

一將功成萬骨枯,陳倉之戰(zhàn)打得枯骨慘遭池魚之殃,可見戰(zhàn)事之慘烈。我們從這場慘烈之戰(zhàn)中,也看到了軍事科技在戰(zhàn)爭中的決定作用:如果諸葛亮也掌握了火箭技術,可能早就把陳倉城拿下了--城里有糧倉和民房,只要不停施放火箭,總有一天能把陳倉燒成白地,如果諸葛亮知道火箭威力,可能就在云梯上注意防火了。

不管怎么說,陳倉之戰(zhàn)是諸葛亮敗了,由此可見,在很多時候,人數并不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無論什么時候,戰(zhàn)爭打的都是科技與后勤,諸葛亮勞師遠征后勤補給困難,在軍事科技上又略遜郝昭一籌,所以他的優(yōu)勢兵力并沒有發(fā)揮作用。

我們復盤陳倉之戰(zhàn),盤點此戰(zhàn)中的七種武器,還要請教讀者諸君一個問題:面對郝昭的"高科技武器",擁有數萬大軍的諸葛亮,用什么辦法能拿下只有一千守軍的陳倉城?

關鍵詞: 陳倉之戰(zhàn) 三國演義 軍事科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