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清朝最窮狀元,在考卷上寫12字,光緒看后淚流滿面:他必須是狀元

時間:2022-04-16 16:49:00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天下無如吃飯難,世上唯有讀書高--駱成驤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人才都是維持社會穩(wěn)定、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在隋朝之前我國基本上都是任命幾位官員下放到地方考察,選舉賢能來入朝為官。這樣的制度無疑帶著非常強烈的主觀色彩,下方官員的評價和意見基本上可以蓋棺定論。所以在我國南北朝時期才會出現(xiàn)"基層無士子,朝中無寒門"這樣不平衡的情況。

到了隋朝之后,我國出現(xiàn)了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到了唐朝的時候這種分科考試的方式被繼承并且發(fā)揚成了之后傳承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在唐朝科舉的時候會稱當堂考試的頭名為元,例如會試的第一名就會被稱為會元。因為舉人在前往京城考試之前都要納狀,所以殿試的頭名就被稱為狀元,這種稱呼一直延續(xù)到科舉被取消。

從萬千學子中拔得頭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每一任狀元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很多狀元也在史書上被反復提起,例如以武狀元之身官拜宰相,祛除安史之亂的唐代名相郭子儀;寧死不肯投降元朝,寫下《正氣歌》《過零丁洋》等慷慨詩詞的文天祥。而本文要講的就是晚清時期的狀元駱成驤的故事。

關鍵詞: 不平衡的 安史之亂 唯有讀書高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