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孫權稱帝后,追封孫堅為皇帝,為何無視孫策?

時間:2022-04-15 22:38:37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江東政權其實是孫策打下來的。公元194年已經天下大亂,孫策知道袁術有稱帝的想法,隨即把當初從洛陽得到的傳國玉璽獻給袁術,換來了孫堅的舊部和一些兵馬糧草,帶著這支部隊征討江東。起兵時孫策特意邀請自己的同窗好友周瑜做軍師,同時邀請彭城大儒張昭治理政務。

周瑜和張昭很能干,幫孫策出謀劃策招攬人才,后來通過和江東士族聯(lián)盟,僅僅用了6年時間就打下江東全境,讓孫策成為最年輕的諸侯。官渡之戰(zhàn)前夕孫策本想偷襲許昌,沒想到自己先被人刺殺,臨終前只能把江東托付給孫權??梢哉f后來孫權能夠稱帝,孫策有很大一部分功勞??僧攲O權稱帝后給父親兄長追贈謚號時,竟然才給孫策一個長沙桓王的謚號,以至于自己被天下人指指點點。不過仔細想一想,這也符合孫權的性格。

追封皇帝意味著給兒子培養(yǎng)政敵

首先要知道皇權時代的制度,皇帝就是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的意志代表國家意志,不論是好還是壞,大臣們只要執(zhí)行不允許質疑。也就是因為權力過大,所以皇帝總是提防著大臣們,誰敢出頭侵犯自己的權力或給自己構成威脅,不論好壞都要斬殺。而大臣們同樣如此,自己已經身居高位但生命得不到保障,很多人都想再進一步登上權力之巔,這也造成了古代為何總是造反、平叛來回循環(huán)的主要原因。

按照古代的禮儀,兒子成為皇帝之后都會追贈父親皇帝的謚號,有的皇帝好大喜功甚至追贈了祖上幾代人為皇帝,滿足自己的惡趣味。孫堅是孫權的父親,按照禮儀的確應該追謚為皇帝,但孫策是孫權的哥哥,孫權要追謚他為皇帝就要考量考量了。首先孫策離世之前已經和大喬生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名字不詳,只知道她長大以后嫁給了陸遜。兒子名叫孫紹,孫權稱帝之后還冊封他為吳候,每年從國庫里面調撥一定的錢給他用,保他一生榮華富貴。

這么一看孫權對孫紹好像還挺好?其實不然。按照吳國的法律,每個侯爺,只要是吳國官方認可的爵位,國家都會給他錢糧,就像俸祿一樣,每個月都有,孫紹只是吳國其中一個侯爺,并沒有得到特殊待遇。

假如追謚孫策為皇帝,那意味著孫紹是有繼承權的!孫權不像司馬師一樣沒有兒子愿意把職務傳給司馬昭。孫權自己可是有兒子的,孫權非??春瞄L子孫登,早在赤壁之戰(zhàn)后就開始有意培養(yǎng)孫登做繼承人,稱王后果斷立孫登為世子,稱帝后又立孫登為太子,所有人都認為孫登能繼位!

盡管后來孫登英年早逝,但孫權的幾個兒子表現(xiàn)得也很優(yōu)秀,孫權沒必要讓其他人接班。哪怕自己兒子不夠優(yōu)秀那也是兒子,孫紹再優(yōu)秀也是侄兒,從血緣關系來講還是兒子更親。追謚孫策為皇帝的話意味著孫紹也有做皇帝的可能,直接憑空給自己兒子們制造了一個政敵,這筆買賣不劃算。

孫權向來刻薄

再一個,孫權向來刻薄。孫權雖然是孫策的弟弟,但不是一母同胞,孫權的母親是當初孫堅一個侍妾,偶然間才生下他。后來孫權的母親早喪,孫策的母親吳國太才抱養(yǎng)孫權,把他當親兒子看待。但孫權長得碧眼紫髯,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身世,這也給孫權同年留下了很大的陰影,造成了他陰暗、刻薄的內心。

因為這種性格,孫權從來不看別人付出多少,做多少努力,他認為這種事很正常,也沒有感恩之心。當初他剛上位,因為年輕而且名聲不好,在軍隊、朝堂里沒有足夠的威望。是周瑜用自己的威望穩(wěn)住軍隊,逼迫他們效忠孫權;是張昭動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孫權穩(wěn)住這群文臣和江東士族,兩人聯(lián)手幫孫權穩(wěn)住江東政局。

而孫權并沒有對他們兩人表示感激,反而猜忌周瑜和張昭。擔心周瑜在外領兵權力過大,一直明里暗里制衡周瑜,削弱他的權力。等周瑜死后周家失去了主心骨,而孫權沒有幫助周家,甚至還落井下石。因為和張昭意見不合,再加上孫權擔心張昭影響力超過自己,竟然借機發(fā)難奪走張昭的權力,刻薄的做法讓人寒心。

晚年逼死陸遜

隨著孫權的年紀越大越來越刻薄,劉備稱帝后傾盡全國之力攻打東吳,朝廷里絕大部分人都建議孫權投降,只有陸遜幾個主戰(zhàn)派建議孫權抵御。后來是陸遜用自己的能力擊敗劉備,成功保住荊州,保住東吳不被劉備殲滅。而陸遜的夫人是孫策的兒女,和孫權也算是半個親家了。事后孫權卻對他起疑心,處處刁難陸遜,先奪走他的兵權然后再治罪陸家,逼得陸遜自殺。

可以說孫權這種薄情寡義的性格,就像呂布一樣,從來不會記得別人對他有多好,只會記得別人對他有多差。天下間只有自己的事才是正事,別人的事都無關緊要,也不需要費神關心。就這樣的人而言,承認孫策的功勞,愿意給孫策一個長沙桓王都算是開恩了,最后還給孫策的兒子孫紹一個爵位,或許孫權都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天大的好事。至于還有沒有更高的恩賜?我想是沒有的。

小結

孫權這種性格對他本人而來確實不是什么壞事,畢竟所有的事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但對于整個江東而言卻是壞事。孫策用了6年時間就打下江東地區(qū),甚至還制定了向北擴張的策略。而孫權繼位后毫無建樹,公元207年赤壁之戰(zhàn)前夕差點帶著江東投降。好不容易打敗曹操獲得了點自信,親自帶著10萬大軍北上攻打合肥,但竟然被張遼區(qū)區(qū)800打敗,自己差點被生擒!

自此孫權多次攻打合肥卻徒勞無功,在位五十多年除了呂蒙幫他偷襲得到荊州后竟然沒有為江東擴張過半點地盤!從這個角度來看孫權的確很弱。再加上他那種性格,江東攤上這樣一個君主也是無奈。

關鍵詞: 赤壁之戰(zhàn) 用自己的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