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劉邦曾承諾天、地、君在則不殺韓信,為什么最后還是被呂后殺了!

時間:2022-04-15 21:44:58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劉邦封韓信為"三齊王",還御賜"三不殺"、"五不殺",這些全都是民間戲曲、話本、傳說中的橋段。

比如"三齊王",原本是項羽滅秦后,將舊齊地一分為三,分別封給了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和濟北王田安,名曰"三齊"。

楚漢相爭,韓信滅齊后,劉邦為了讓韓信繼續(xù)攻打項羽,就封韓信為齊王。韓信的齊王,到了戲曲中就變成了"三齊王"。戲曲唱到了民間,又被傳成了"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的"三齊王"。

劉邦為了激勵韓信,不但封韓信為王,還賜韓信"三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也有說見鐵不死的)。而"五不死",就是在"三不死"之上,再加上沒有捆韓信的繩,沒有殺韓信的刀。

韓信受到封賜之后,這才繼續(xù)攻打項羽,為劉邦打下了漢室江山。

但是韓信要了封賜承諾,還是沒能避免"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命運。江山一統(tǒng)之時,也就是韓信將死之際。

劉邦在反項羽之前,原本就想做個關中王,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最后竟然一統(tǒng)了江山,成為了大漢皇帝。韓信跟當初的劉邦一樣,但求一王足以。但是,這在劉邦眼中,卻是隨時可以復制他成功之路的隱患。劉邦因此非常忌憚異姓王,甚至在臨死之前,還特別囑咐,此后異姓不得封王。

劉邦想殺韓信,卻又念及韓信的功勞,再加上曾經對韓信的承諾,一直是不忍下手。

這件事,呂后卻瞧在眼中,記在心上。劉邦能夠走上反秦成功之路,也全靠呂后的策劃、激勵和支持,所以,呂后也非常不愿漢室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劉邦和呂后在誅殺異姓王這件事上,可謂是"狼狽為奸"。劉邦負責解決那些外部造反的,呂后負責處理那些朝內的隱患。正應了《史記》所言,"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呂后趁劉邦伐陳豨之際,和丞相蕭何一起誘捕了韓信。

呂后要殺了韓信,命令武士將韓信推出去斬首。

韓信見狀大喊:"臣昔求鐵券,皇上指天地許臣,"見天,首不加兵,見地,領不加刃",今罪臣身處天地之間,恐人言漢背誓?蕭相國可以為證!"

呂后看向蕭何。蕭何見狀,答道:"確有此事。"呂后怒了,你不能撒個謊呀,非要說實話,要處罰蕭何。

蕭何趕快跟呂后說:"將韓信綁于大鐘之內,就是不見天地;以竹竿削尖,刺其心臟,心非首領,竹竿亦非兵刃。"

呂后聽聞大喜。韓信就被綁在大鐘之內,以竹子刺心而死。

這不正是所謂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規(guī)則自己定的,怎么解釋都行。古代皇權想要除去一個人,賜再多的丹書鐵券,給再多的承諾也沒用,想殺,還不就是一下子的事情。

上面這個韓信被呂后所殺的故事版本,奕天覺得是跟正史最貼近的一個版本,也是編寫的最用心的一個故事。

根據《史記》的記載,呂后用蕭何的計策,將韓信誘入宮中,"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直接就把韓信給砍了。

呂后、蕭何、韓信,三人聚齊,斬于鐘室,又和大鐘有關,完美呀。只是韓信最后說的話不是乞命,而是懊悔:"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而呂后也是"遂夷信三族"。

韓信死時年僅35歲,非常年輕,而且謀略、兵法過人。如果拼壽命,劉、呂根本活不過韓信。他們一死,韓信就無人能敵,無人能制約。韓信萬一在那時造反,那漢室的江山就成韓信的了。對于劉邦和呂后來說,是一定不會讓這種事情發(fā)生的。那么,韓信的宿命早已經注定了。

關鍵詞: 一個故事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