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曹芳剛即位就被司馬懿和曹爽操縱曹叡若泉下有知,能氣活過來!

時間:2022-04-14 11:35:39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本文為《文墨中的三國》專欄第36篇。

曹芳字蘭卿,是曹魏第三任天子。因曹叡的三個孩子都很早去世,因此曹叡曾挑選了兩個養(yǎng)子,分別是秦王曹詢和齊王曹芳。要問曹芳的生父是誰,這可沒人知道。這件事在宮中是絕密,因此沒有人知道曹芳的生父是誰。就連《魏氏春秋》,也只能猜測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換句話說,就是曹彰的孫子。青龍三年曹芳被立為齊王,景初三年曹叡病重,曹芳被封為皇太子。曹芳繼位后,尊郭皇后為皇太后,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二人輔政。

而曹芳繼位后第一年的所作所為,就是"翻他爹曹叡的案"。當然,這幕后操縱的人肯定是曹爽和司馬懿。話說在二人剛剛成為輔政大臣的時候,二人互相尊重通力合作,曹爽凡事皆與司馬懿商議,不敢專行,司馬懿以為國家肺腑,以禮讓之。的確在主少國疑的危機之際確保魏國穩(wěn)固,這的確是可圈可點的。而曹爽和司馬懿貌合神離,那也是一段時間后了。

曹芳即位后下詔。

曹芳表示,自己以微末之身繼承大業(yè),我憂思不已實在愧疚。大將軍和太尉受先帝遺詔,共同為我輔政。司徒、司空、冢宰、元輔等總領百官,以保衛(wèi)大魏江山。所有愛卿能夠在工作崗位中自勉,這一點我很欣慰。

曹芳指出,根據(jù)先帝的遺詔,從今天開始所有未完工的大型宮室項目及土木工程,全部停止。所有因此被抽調(diào)的徭役者,可以回家忙自己該忙的事情了。官奴婢六十歲以上的,全部還給他們自由并將其等級恢復為平民等級。

要知道,大興宮殿是曹叡親自主持的,很多已經(jīng)建成的宮殿,都非常極具特色。就連我們現(xiàn)在歷史課本學的三國時代的發(fā)明家馬鈞,也曾被要求為曹叡宮殿前建造賞玩之物。據(jù)悉,馬鈞曾在大殿前和池塘中修建了"水轉百戲",堪稱當時手工業(yè)發(fā)達的代表作。在諸葛亮去世后一直到曹叡去世前,無論大臣么怎么勸諫曹叡,都不曾動搖他驕奢淫逸的決心。面對排山倒海的反對聲音,曹叡別出心裁地讓大臣們親自背土填山,植樹捕捉小動物,也算曹叡出了一口氣。

雖然可能曹叡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曹叡要是在遺詔中指出要停止修建他最愛的宮室,并解散那些好不容易征上來的工人,概率很低。如果曹叡的確沒有上述的表態(tài),那我們想都不用想,這是曹爽和司馬懿的授意。

沒過多長時間,在曹爽授意下,曹芳下詔加封司馬懿為太傅,依舊統(tǒng)領原來擁有的軍隊。在冊封詔書中,曹芳特意指出司馬懿盡忠了曹家三代,曾西方擊破蜀賊,東邊滅掉公孫淵等。

在景初三年七月,年僅七歲的曹芳就親臨朝政,聽取大臣奏事。

十二月,曹芳下詔廢除曹叡主持制定的《景初歷》,恢復曹叡之前的夏歷。

要知道,曹叡是非常注重正朔學說和五行學說的人,曹叡在位期間,曾兩次更改歷法。也正是因為曹叡更改歷法,這導致很多原用歷法的節(jié)日會產(chǎn)生很多沖突,在曹叡的一番操作下,大魏歷法反而越來越亂,最終導致諸多不便,也不能正確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曹芳在詔書中指出,先帝正月棄世,我們要永遠記住這忌日的悲哀,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恢復以前的歷法方便紀念。這樣雖然違背了先帝的原意,但這也是因禮制而變的?!〗K于來到了曹芳自己的"正始"年,因為景初三年十二月到正始元年二月一直沒有下雨,曹芳需要"自我檢討"。曹芳下詔,命令獄官重新捋一遍冤假錯案,如果犯罪有值得減刑的要積極從輕處理。百官公卿還要積極進言獻策,做到知無不言。

正始元年七月份,曹芳下達詔書,做了一件能讓曹叡氣活過來的事情。

曹芳指出,天子要把自己的利益看的輕一些,把群眾、下屬的利益看得重一些。君主以典章制度為節(jié)制,就能不浪費資財,不殘害百姓。現(xiàn)如今老百姓生活資料極其匱乏,而天子御府卻堆滿了金銀雜物。

曹芳命令,現(xiàn)在要將天子御府中一百五十種,共一千八百多斤的黃金銀物全部銷冶,用來補充國家軍隊的開銷。

要知道,曹叡生前可是明確要求要將貴金屬做成自己的賞玩之物。而曹芳一上臺,很可能把之前制造的玩意兒就給熔了,如此來回折騰曹叡非得氣活過來不可。

其實我們都能看出來,曹芳上位后在曹爽和司馬懿的共同輔佐下,一切是良性發(fā)展。但在爾虞我詐的權力斗爭路上,總是一山不容二虎的。不久之后,一場洛陽城內(nèi)的斗爭打響了。

文:正聊三國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關鍵詞: 從今天開始 驕奢淫逸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