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土木堡之變,明軍二十萬精銳灰飛煙滅,明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時間:2022-04-12 08:40:25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土木堡之變這場大敗,歷來眾說紛紜,原因不外乎王振專權、英宗昏庸、親征失策、行軍路線錯誤等等原因。 這些原因,都已被說得太多,我在自己的專欄文章里也都有詳細描述,卻少有人正視明軍與瓦剌軍戰(zhàn)斗力的差距,尤其是統(tǒng)帥層面的差距。 戰(zhàn)場上,統(tǒng)帥是軍隊的靈魂,霍去病以八百騎兵擊潰匈奴上萬人馬,孫劉5萬聯(lián)軍赤壁大敗曹操20余萬大軍,都是軍隊統(tǒng)帥之力。 土木堡之變原因固然很多,但拋開種種陰謀論,明軍與瓦剌軍戰(zhàn)斗力層面的差距,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簡略分析一下明軍與瓦剌軍戰(zhàn)斗力的差距。張輔跟隨英宗出征,最后死于土木堡。許多人認為,如果讓張輔帶兵,不會出現這么大的慘敗??墒腔蛟S忽略了一個事實,張輔當時已75歲,已近風燭殘年,是否還有精力從事實際的軍事性工作呢?實際上,宣德四年,明宣宗時期,張輔就已經不再執(zhí)掌實際軍務,考慮到他年老,宣宗只是要求他在初一和十五的時候上朝,基本處于半退休狀態(tài)。 趙云七十連挑韓德一家五將,那是羅貫中的演義,七十五的張輔,或許還能出出主意,能不能騎馬都還是個問題,指望張輔扭轉乾坤,就如同指望朱祁鎮(zhèn)變身朱棣一樣不靠譜。 兩軍戰(zhàn)力差距,在英宗親征前就已表現得很明顯。 七月一日,大同右參將吳浩領兵出擊,在貓兒莊迎戰(zhàn)也先,兵敗陣亡。七月十五日,大同總督宋瑛、駙馬都尉井源、總兵官朱冕、右參將都督石亨各領兵一萬出陽和進行防御作戰(zhàn),又大敗,宋瑛、朱冕皆戰(zhàn)死,石亨敗還大同。 這幾位將領率領的都是大明邊軍精銳,當時明朝防御的重心是蒙古,大同宣府的邊軍就是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七月十五日那場戰(zhàn)役,明軍兵力并不少,達到了四萬,基本就是大同的主力部隊,將領也不弱,宋瑛、井源朱冕、石亨等人要么是將門世家,久經戰(zhàn)陣,要么是軍界新星,潛力無限。 這些將士出擊之時,恐怕也是充滿自信,想要建功立業(yè)。遺憾的是,戰(zhàn)場上表現出來的結果,卻是全軍覆沒,只有石亨生還,這個石亨,在半年多之后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卻成為了明軍最耀眼的明星,由此可以想見,大同出擊的明軍戰(zhàn)斗力其實不弱,卻在也先的打擊下脆敗,說明什么問題呢?

關鍵詞: 主力部隊 不堪一擊 風燭殘年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