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明清之間在關外的最后一次決戰(zhàn),清朝能揮師南下的“通行證”!

時間:2022-04-11 12:58:04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自從在一六一九年(明萬歷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的薩爾滸之戰(zhàn)里遭遇慘敗后,明和后金雙方在遼東地區(qū)的軍事對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后金乘勝追擊,一連奪取了明朝數(shù)十座重要城市,然后鯨吞蠶食,遼東地區(qū)大半已盡歸其所有,并且還遷都到了沈陽,對明朝虎視眈眈,大有進一步攻伐的意思。而明朝這邊一潰再潰,損兵折將,只能退守遼西,并且軍事力量已捉襟見肘,只能由主動轉為被動,由進攻轉為防守。

而此時,山海關外已經(jīng)沒有了可以用來緩沖的大片土地,明朝所掌握的只有數(shù)百公里的土地而已,也就是說后金的劍鋒已經(jīng)抵近了明朝的脖子上,雙方的距離已經(jīng)是岌岌可危了,一旦后金進攻,這數(shù)百公里豈不是兔子的尾巴?京師(北京)無異于處在后金的進攻范圍以內(nèi)。

而一次戰(zhàn)役,讓明朝看見了改變這種不利情況的方法,這就是一六二六年的"寧遠大捷",憑借著堅墻利炮(紅衣大炮),將后金所擅長的野戰(zhàn)優(yōu)勢大幅抵消,守住了寧遠城,將后金軍企圖吞并遼西,進攻山海關的行為挫敗,取得了勝利,給后金軍造成了極大傷亡,這也是明軍首次戰(zhàn)勝了后金軍。

這次戰(zhàn)役讓明朝意識到了該用什么手段來對付后金,于是在孫承宗和袁崇煥等人帶領下,開始系統(tǒng)性,著重性地對寧遠,杏山,錦州等重鎮(zhèn)進行加固和駐軍,這就是投入巨大,費盡心血構筑起的"關寧錦防線",幾座堡壘從東到西,互相倚仗,層層阻擋著后金西進的道路!

而"關寧錦"防線也的確發(fā)揮出了其作用,作為山海關及京師的外圍防御屏障,有力地阻止了后金入關的道路。它們也成為了皇太極的眼中釘,肉中刺,幾次攻勢都被其阻擋。要想拿下京師,就得通過山海關,如果從蒙古繞行的話,路線遠并且側后翼不穩(wěn),容易被切斷后路。要想到山海關,就得先解決這幾個城池組成的防線。

而明朝此時的戰(zhàn)略是堅守不出,為了引出明軍主力,皇太極選擇了"持久消耗,圍點打援"的戰(zhàn)術,一六四零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他率領十一萬清軍在錦州城附近修筑了義州城,作為后勤基地,并重兵包圍了祖大壽防守的錦州城。錦州是"關寧錦"防線的前鋒,是抵御清軍的最前沿,每次清軍有什么風吹草動,這里就是首當其沖的地方,所以皇太極選擇包圍這里,因為錦州對雙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地方,一旦這里失守,明朝"關寧錦"防線的作用肯定會大打折扣,所以明軍一定會進行馳援,因此在包圍錦州的同時,皇太極還將部分兵力準備在明軍支援部隊可能經(jīng)過的地方,如同設置了一個圈套等著明軍往里鉆。

經(jīng)過長達九個月的對峙,錦州城內(nèi)的明軍祖大壽部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彈盡糧絕的地步,因此祖大壽緊急向明庭求援,稱自己手上的資源只能再頂一個月,如果再不進行支援,那么就會兵敗城破。面對如此情況,崇禎帝抽調(diào)駐守在九邊重鎮(zhèn)的九位總兵和其中的精銳兵馬,要求他們即刻出關,前往寧遠會師,并由洪承疇統(tǒng)率其他八位總兵和十三萬步騎,以解錦州之圍。

洪承疇到達寧遠之后,沒有迅速率軍前往錦州,因為他知道這是皇太極設下的圈套,是用來釣魚的,錦州不過是個誘餌罷了。況且此時士兵們是從九個重鎮(zhèn)集結而來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不能就這么匆忙出兵。于是他上奏朝廷,要求半個月以后再行動,但這個建議被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兵馬太多,糧草不夠長時間供給而拒絕,因此崇禎帝下令要求他們速戰(zhàn)速決,迅速出兵。

洪承疇無可奈何,只能誓師開拔,前往錦州,明清雙方在錦州城南膠著激戰(zhàn),明軍前期銳不可擋,占據(jù)上風,擊潰了清軍的外圍部隊。但皇太極觀察到了明軍的缺點,那就是補給線太長,而且缺乏防守,主力都一窩蜂的在前方。不像清軍在錦州附近就有義州城作為補給基地。于是他派兵到明軍的后路,挖掘深壕切斷了其補給線和對外聯(lián)系,同時派阿濟格率軍襲擊了明軍的糧草儲存地筆架山,一如"夜襲烏巢"一般,如此一來,明軍就陷入了清軍的包圍之中,同時還被掐斷了補給來源,軍心惶惶,士氣低落,而在錦州城內(nèi)的祖大壽本應該配合外圍明軍對清軍進行反包圍的,但也沒見他有什么大的動作。

被包圍以后,本來明軍還有實力可以背水一戰(zhàn)的,洪承疇召集各總兵,要求他們率各部一起決一死戰(zhàn),打敗清軍,沖破包圍。但總兵們心懷各異,均不愿魚死網(wǎng)破,而是想著要突圍撤回寧遠,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連將軍都只顧逃命,士兵又怎么可能有效反擊呢?洪承疇只能下令讓各部自行準備,明日突圍,但各總兵當晚就開始爭先恐后地率軍逃離,一時之間,明軍混亂無序,人馬自相踐踏,如同一盤散沙,清軍抓住機會反擊,明軍死傷無數(shù)。部分總兵逃往錦州附近的塔山,杏山,而洪承疇則未能成功撤出,只能困守松山城(今錦州松山區(qū)松山鎮(zhèn))。于一六四二年二月十八日(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因部下投降而被攻破,洪承疇被俘,三月八日,堅守錦州的祖大壽也率部投降。

至此,歷時兩年的松錦大戰(zhàn)告終,明軍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也被殲滅大部,"關寧錦"防線也全線崩潰,只剩下吳三桂率領殘余的幾萬人馬退守山海關,關外土地被清軍盡收囊中,這也是明清之間在關外的最后一場決戰(zhàn),而明軍主力的喪失殆盡,使得明朝不管是面對農(nóng)民軍還是清軍只能被動挨打,最后倒在了李自成的手下,而清軍也不費吹灰之力就從吳三桂手上得到了"關寧錦"防線的最后一步--山海關,從而揮師南下,入主中原!

關鍵詞: 入主中原 堅守不出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