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民國18年陜西饑荒到底多嚴重?一個人值不了10塊錢

時間:2022-03-12 07:11:48    來源:騰訊網(wǎng)    

“足跡所至,十室九空,遍地哀鴻,奄奄垂斃?!?成千上萬的百姓由于饑餓而奄奄待斃,這是民國十八年陜西境內的真實寫照。這場駭人聽聞的饑荒,其規(guī)模之龐大,影響之慘烈,在中國以及世界歷史上都極其罕見。

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民不聊生……更加令人心悸的場面還在接連出現(xiàn):買賣人口居然成為了合法生意。

面對飛漲的糧價,人的身價居然不及斗糧的三分之一,連10塊錢都不值。

民國十八年的陜西饑荒究竟有多嚴重?這場天災的背后,是否藏匿著人禍的魅影?

末世災難降臨

1928年的春末,天有異象,大旱初起,陜西省內幾乎所有的縣區(qū)都滴雨未降。泉水枯竭,水井干涸,望著龜裂的土地,百姓皆處處禱雨,人人呼天,惶惶不可終日。直至最后一場冰雹的降臨,仿佛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此拉開了荒年的序幕。

對于絕大多數(shù)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都是收一次莊稼,吃一季糧食。然而,干旱帶來了夏季絕收,秋季又未能下種,陜西竟是兩季顆粒無收,可謂一次千年難遇的浩劫。在當時,地主家中尚有存糧可以支撐,而貧民百姓只能束手無策。

就這樣,1928年秋季,災情逐步蔓延到各地。這場饑荒災難,究竟是何等的慘絕人寰?

饑腸轆轆的人們,如同焦黃的麥稈般,被這場席卷而來的饑荒成片的放倒,瞬時間就躺滿了街頭巷里。不計其數(shù)的饑民們,在田野上搜尋草根、樹皮充饑;更有甚者,將鳥糞拾起后用水洗凈,挑食其中未被消化的糧食顆粒,只求腹中不再空蕩。

然而,這些緩兵之計根本無法成為災民的生存保障。權宜之后,食不果腹的百姓們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朝夕相伴的家禽家畜。耕牛騾馬,悉數(shù)宰殺;看家護院的貓與狗,甚至上躥下跳的老鼠,都成了饑民們的捕食對象,無一幸免。

天災固然可怖,可更加令人恐慌的,是人心。在戰(zhàn)亂與饑荒的雙重壓迫下,買賣婦女兒童的生意愈發(fā)緊俏,甚至幾乎成為了一種的合法經(jīng)營。

據(jù)統(tǒng)計,在這場浩劫中,陜西省出逃災民和被賣出的婦女兒童的總數(shù),總計高達78萬余人。

在當年,若是到各縣縣城中去走一走,便能驚悚的看見街道上公開設置的“人市“市場。女人和孩子們面呈土色,瘦骨嶙峋,猶如商場中陳列的死氣沉沉的商品,身上插著明碼標價的草標,等待被哪位財主買走。

彼時,糧價飛漲,小麥每斗的價格在5元到8元之間,有的地方甚至已漲至每斗12元。在民國初期,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此等水漲船高的糧食價格,絕不是尋常人家可以負擔得起的。

然而人命遠比食糧微賤,一條人命,竟是連10元也不值。當時,婦女價格約為兩三元左右,兒童因為力氣小,干活少,賣價還要更低一些。這些待價而沽的女人和孩子,身價尚不及一斗小麥的三分之一,著實令人咋舌。

窺見商機,狡猾的人販子蜂擁而至,他們從山西、河南成群結隊地前來,將低價收買到的大批婦女兒童運出潼關,重利出售。陜西政府下達的禁販人口之令,實際只是一紙空文,趁機抽取油水、從中漁利者,不勝枚舉。

人口買賣剛剛興起時,因為可以作童養(yǎng)媳之用,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還能賣到5元的“高價“。然而,隨著災情的日益嚴重,無計可施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性命,甚至連錢都不要,直接讓買家把人帶走,只求保全兒女此身。很多女人為了活命,也只好分文不取,自賣自身。

在當時出關的大道上,許多婦女兒童餓斃在出逃的途中。在路旁的溝池和田野的雜草中里隨處可見餓殍的身影。大批走投無路的災民們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外出逃荒。災難就像瘟疫一樣,在這片昔日富饒祥和的三秦大地上開始蔓延……

不能忘卻的慘痛

這場以旱為主,且蝗災、雹災、瘟疫并發(fā)的巨災,以陜西為中心,向四周不斷擴散,并波及山西、河北、河南等眾多省市。

“地無余濕,屋鮮盡藏,赤地千里,萬井封鎖無煙?!皾M地都是形容枯槁的饑民,田廬毀沒,村落焚毀,哭聲震野。

災難初始時,眼見糧食短缺,有心之人便開始哄抬物價,饑民們的狀況更是雪上加霜;在災民們舉家逃荒,流離失所之時,竟有喪盡天良之人對他們索要過路費……災情愈演愈烈,饑民載途,民不聊生,各地餓斃災民的數(shù)字,成倍加番地往上增長。

社會一片混沌,各縣土匪趁機蜂起。這些“土匪”,一部分是由破產農民組成的,饑腸轆轆的他們三五成群,搶劫掠奪富戶的糧食。而另一部分成員則來自某些地方軍隊,他們仗勢欺人,胡作非為,接管一個地區(qū)后便無惡不作,欺壓百姓,殘害人民。

當時的大荔縣區(qū),被敲骨吸髓的土匪麻老九盤踞后,已是民生凋敝,生靈涂炭。在那個戰(zhàn)事頻生的荒蕪年代,農民無地可耕種,只能失業(yè),城內成群的乞丐也由乞食而轉為“搶食”。鄉(xiāng)村里的災民不等餓死,就已經(jīng)喪失了生的希望,開始尋死。

潘多拉之盒已經(jīng)被打開,慘不忍睹的人禍接踵而至。在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都吞盡之后,日暮窮途的人類,終是將牙齒殘忍地伸向自己的同類。

在饑餓的主宰下,吞食人肉的慘劇正在街頭巷尾相繼發(fā)生。歷經(jīng)百萬年進化的文明人類,在張嘴閉嘴之間又回到起點。

餓殍遍野,十室九空。這場曠世奇災,從1928年一直延續(xù)到1930年,令陜西這個原有1300萬居民的富庶之地,在三年大荒中,減少了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淪為餓殍、死于疫病的有300多萬人,更有流離失所者600多萬。

天災與人禍

小說

《白鹿原》

中,曾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饑荒之年,一個饑餓不已的媳婦起夜來到廚房,看到房中有燈光,便疑心丈夫一家背著自己偷吃,便悄悄貼窗偷聽。結果她聽到公婆在和她丈夫商議,要把她殺了吃掉,說等挨過這這次饑荒,再給丈夫娶一房。

媳婦嚇得魂飛魄散,連夜跑回了娘家。經(jīng)過父母一番安撫,媳婦終于睡下。然而她翻來覆去也無法入眠,就想去找父母同睡。結果,在父母屋子窗前,她聽到二人在商議:反正都沒吃的,女兒給外人吃也是吃,不如自己殺來吃了還能撐幾天。

這個略顯驚悚的故事,其實是民國十八年陜西饑荒的真實縮影。這樣的悲劇,在當時諸多陜西普通百姓家庭中頻繁上演。那么,被譽為“八百里秦川”富庶之地的陜西,究竟為何會發(fā)生如此嚴重而持久的災荒呢?

其實,早在清朝末年,陜西省的水利和農田建設就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年久失修也未曾得到修繕。民國成立以后,三秦境內戰(zhàn)事頻起,千里赤地。緊接著,天災降臨,從1927年就開始的嚴重旱荒,一直持續(xù)了四年之久,農業(yè)生產被擱置,以豐補歉更是無從談起。

面對無情天災,個人的渺小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此時的陜西,亟需政府強有力的措施來引導局勢。然而,此刻的統(tǒng)領馮玉祥卻在忙著和省內的其他軍閥開戰(zhàn),麻木不仁的當權者們,致使本來早就該展開的救援行動,遲遲沒有鋪開。

這場慘絕人寰的災荒背后,人禍的魅影清晰可見。正是這些錯綜復雜的因素,共同導致了陜西

荒災

的爆發(fā)和遷延。這段觸目驚心的慘痛歷史,值得引起今天人們的認真思考和反思!

關鍵詞: 婦女兒童 流離失所 十室九空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