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西深山有一個“陰陽洞”,考古隊趕到大喜:揭開秦始皇地宮之謎

時間:2022-04-03 07:42:59    來源:騰訊網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生前為自己修建了一座堪稱史上規(guī)模最大、結構最復雜的陵墓。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墓地宮修建在非常深的地下,用銅鑄造堅固的棺槨,命令工匠制作弓弩機關,如果有人闖入就會萬箭齊發(fā)。用水銀模仿江河大海,并有機關讓水銀流動如常,好像一切都是真實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美聯(lián)合考古隊在驪山腳下,用最先進的科學儀器對秦始皇陵墓地宮進行了勘探,結果發(fā)現(xiàn)地下很多位置水銀含量超標,有的地方甚至比正常值高出數(shù)百倍,因此考古隊得出結論,在秦始皇地宮中蘊藏著大量的水銀。

雖然勘探出秦始皇地宮中有大量的水銀,但為什么秦始皇要在地宮中放水銀,真的像司馬遷記載的那樣,是為了模仿江河湖海嗎?在2000多年前技術不發(fā)達的秦朝,如此多的水銀又是來自哪里?

2016年,位于陜西東南的旬陽縣,幾位農民上山砍柴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山洞,眾人在洞中見到了很多古代的鐵器、陶器等簡陋的生活用具。當?shù)匚奈锊块T知道后,判斷可能是一處古代的礦洞遺址,于是派出考古隊前往調查。

考古隊根據農民的報告,找到了這個位于旬陽縣宋家溝的山洞,但由于洞口位于植被茂密,人跡罕至的山頂,考古隊一路攀爬了四個小時才來到洞口。爬山途中,農民向導告訴考古隊,這個山洞其實并非第一次發(fā)現(xiàn),很早以前當?shù)鼐蛡髡f山上有個“陰陽洞”,人貿然闖入很容易在里面迷失,再也出不來。

經過測量勘察,考古隊發(fā)現(xiàn)這個山洞約10米見方,洞內蜿蜒縱橫,有明顯的人工開鑿痕跡,是一處典型的古代礦洞。據清代《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在縣東北二百四十里。有山洞,產水銀、朱砂。”其實早在明朝,旬陽縣就有開采水銀的記載,這處山洞很可能就是一處水銀礦。

為了弄清旬陽縣水銀開采的歷史,考古隊有找到了地質院的相關專家,據他們介紹說,旬陽縣小河鎮(zhèn)、紅軍鎮(zhèn)大概分布著古代水銀礦洞超過4000個,根據統(tǒng)計,這些礦洞開采年代從唐朝一直延續(xù)到清朝,很多山體都已被挖空,累積開采的水銀應該在1000噸左右。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專家經過研究后認為,秦始皇陵墓地宮中的水銀很可能是來自旬陽。因為水銀不容易運輸,在古代落后的運輸條件下,不可能從太遠的地方運送水銀。旬陽縣距離秦始皇陵墓直線距離只有一百公里左右,而且從旬陽縣通往西安地區(qū)的“子午道”早在秦朝以前就已經存在,完全可以利用牲畜運送水銀。

另外,考古隊在旬陽縣的很多廢棄礦洞中,都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礦工生活用品和器械殘片,其中一些器物帶有明顯的秦代風格,這說明旬陽的水銀開采,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這說明秦始皇陵墓地宮中的水銀,有很大可能性來自旬陽縣,如果消息最終得到確認,那將是秦始皇陵墓考古的又一大重要進步。

得罪女領導的后果是什么?

關鍵詞: 秦始皇陵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