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盤點“開局年” 奮進“趕考路”】桐城:聚力改善民生 助推幸福“起航”

時間:2022-01-14 10:44:1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實事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桐城市積極實施32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9.92億元,辦實“為民”事,唱響“幸?!备?,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幼有所育 老有所養(yǎng)

1月6日下午,碧峰學校401班的孩子們在操場上做韻律操。碧綠的草坪襯托著孩子們的張張笑臉,“操場真漂亮,在這里可以運動,還可以打滾,我特別喜歡。”學生王柳說。

這個標準化運動場是2021年秋季新學年剛啟用的,以前是土操場,一上體育課,孩子們常常弄得灰頭灰臉的。據了解,碧峰學校去年實施了兩項民生工程,共投資550萬元。除了運動場外,還新建了一棟教學樓,目前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今年秋季可以啟用。據該校校長胡國杰介紹:新教學樓里設置了多功能報告廳,還有書法、藝體、舞蹈等專門教室,加上校園拐角處開辟的菜園地,學校將實施“五育并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

圖為碧峰學校學生在新操場上體育課。

在龍騰一小校園外,剛剛落成的一幢外觀大氣的教學樓是龍騰幼兒園的主教學樓。該幼兒園園長段金玉說:“這幢樓今年秋季就能啟用。有了這棟樓,以前一小的學前班就獨立出來了。新園可開設12個班,容納400人,能有效緩解周邊群眾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園難問題?!?/p>

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度,我市共實施四項教育民生工程,新增幼兒托育機構860個,資助學前教育困難幼兒1061人次106.1萬元,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7676人次217.63萬元,投資1158萬元完成22個“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項目建設。

與孩子們享受“民生陽光”方式不同,老人們獲得的更多的是真金白銀。據桐城市老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共發(fā)放高齡津貼21381人次623.12萬元;低收入養(yǎng)老服務補貼2354人140.1萬元;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享受待遇11.71萬人18950.8萬元。另外,探索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50戶,發(fā)展養(yǎng)老機構28個,為老有所養(yǎng)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環(huán)境好了 住得更舒服了

“路修好了、路燈亮了、下水道也不堵塞了,我們生活特別舒心。”文昌街道西苑新村居民桂玲高興地說,小區(qū)改造工程完工后,過去亂種的小菜園不見了,凹凸不平的路面平整了,還新增綠地,小區(qū)面貌煥然一新。

西苑新村老舊小區(qū)改造項目涉及居民590戶,改造工程涉及道路、綠化亮化、機動車停車位、充電樁等配套設施改造,還安裝了視頻監(jiān)控系統和智慧門禁系統。

圖為東部新城棚改項目一瞥。

安居,是民生工程的一項硬指標。桐城市委、市政府把棚戶區(qū)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為民實事,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不斷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棚戶區(qū)改造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碧峰小區(qū)居民潘澤金告訴記者,過去,小區(qū)臟亂差問題突出,停車位不足,沒有充電樁,到處都是“飛線”充電,很不安全,居民對小區(qū)改造提升的愿望十分強烈。2021年,桐城市啟動57個老舊小區(qū)改造項目,涉及居民3419戶。隨著改造提升工程的有序推進,一些老舊小區(qū)的“顏值”有了明顯提升。

東部新城棚戶區(qū)改造項目是桐城市重點民生工程,也是安慶市目前規(guī)模最大、配套設施最齊全的棚改項目,總投資15.8億元,占地總面積423畝,計劃建設安置房3763套,安置拆遷戶1636戶,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新城”雛形已然再現。 此外,桐城市還在桐城經開區(qū)、雙新產業(yè)園等地建設棚改安置房,形成了五大棚改集中安置區(qū),同時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8戶。據市住建局棚改辦有關人員介紹:“十四五”期間,桐城續(xù)建棚改工程將達12550多套,圓住房困難群眾的安居夢。

文化加持 幸福加分

在桐城市體育中心,市民畢昌進每天晚上陪外孫在省級羽毛球專業(yè)教練指導下學習羽毛球。 “現在有條件讓娃娃從小接受多元化的體能訓練、技能訓練,培養(yǎng)文化自信。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這樣的資源,我們很欣慰,比我們那個年代強多了。”

市體育館實行免費、低收費開放,為市民享受文化民生提供了多元選擇。柴米油鹽、吃穿住行,桐城群眾的日常生活里早就悄悄加進了“文化需求”。據市文旅體局負責人介紹:市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及15個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常態(tài)化進行,各文化場館圍繞傳統節(jié)日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建軍節(jié)等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全年全市累計開展各類文化活動1509場,組織“送戲進萬村”演出223場。文化潤人心,鄉(xiāng)村春晚在桐城各地競相上演。2021年“鄉(xiāng)村春晚”共開展3場,其中2場線下1場線上,惠及群眾6000多人次。

產業(yè)支撐 發(fā)展動能更足

1月10日下午,孔城鎮(zhèn)鐵山家庭農場的牛兒在悠閑吃草。農場里有200頭牛,70畝油茶,年收儲稻草3000多噸。農場負責人錢毛生說:“稻草在我這里就是黃金,值錢得很??梢晕古!|欄草,可作油茶地的肥料。一根稻草都不得浪費?!?/p>

圖為瓜蔞地蓋上了厚厚的稻草被子。        

在范崗鎮(zhèn)花園村,曹友權流轉了3000畝水田,就巴望著建一個大棚,儲存干草,做育秧基質的原料。2021年,他享受以獎代補50.7萬元,建起了庫容1500噸的倉庫,滿足了心愿。在新渡鎮(zhèn)龍?zhí)链澹静蒌佋谑斋@后的瓜蔞田里,可以起保墑、保濕的作用,腐爛后就是肥料。瓜蔞基地負責人琚姍姍算了一筆賬:200畝瓜蔞田,用稻草鋪地,可以節(jié)約化肥、農藥等成本4萬元。

稻草之所以能充分利用得益于農作物秸稈產業(yè)化利用民生工程的實施。在民生工程引導下,桐城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變廢為寶。據市能源辦有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全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7.18%,其中產業(yè)化利用量占利用總量的43%,新建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4個,能源化、原料化利用量占總量的36%。

在桐城,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正在有效銜接中。2021年,“四好農村路”建設里程118.897公里,全市共建成農業(yè)特色產業(yè)園區(qū)33個,農業(yè)生產經營主體帶動1974戶脫貧戶發(fā)展產業(yè),5473戶脫貧戶實施自種自養(yǎng)項目,富了口袋。

據市民生辦負責人介紹,2022年民生工程注重補短板和可持續(xù)性。工程類項目立項審批、征地拆遷、規(guī)劃設計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其中農村改廁已完成摸底工作,正在分村落實;持續(xù)實施“四好農村路”項目,已完成項目申報工作,正在拓寬路基。 (汪桂云 余大國)

關鍵詞: 桐城 開局 民生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