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guān)注 > 正文

《家庭教育促進法》出臺 期待實現(xiàn)“1+1+1>3”育人效果

時間:2021-10-28 17:22:21    來源:半島都市報    

今后,您如果給孩子增加過多的學負擔或者沒有合理安排孩子的學、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可能是違法了。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新法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由傳統(tǒng)“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后,這對每個家庭意味著什么?日,記者采訪了島城部分教育專家,聽聽他們的看法。

青島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處處長劉方進:

意義重大,家長“依法帶娃”有了遵循

青島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處處長劉方進最一直在各局屬學校進行家庭教育專題調(diào)研和指導工作。對于《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劉方進感嘆說:“家庭教育終于有法可依了!”

劉方進認為,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法》,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法治保障,也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根本依據(jù)。《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實現(xiàn)了家庭教育由以家規(guī)、家訓、家書為載體的傳統(tǒng)模式,向以法治為引領(lǐng)、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nèi)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模式升級,將家庭教育由傳統(tǒng)的普通“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從此以后,‘依法帶娃’有了遵循。”劉方進表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前家庭教育暴露出不少問題和短板:有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未盡教育職責,有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不懂如何教育,有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甚至會對孩子體罰、打罵,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一些社會問題也由此而生。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誕生,體現(xiàn)了頂層設(shè)計的重視,更彰顯出對民意的回應與關(guān)切。明確了家庭、國家和社會在促進家庭教育方面扮演的角色,引導父母和監(jiān)護人了解家庭教育是什么、怎么做,最終目標是促進各方合力推動家庭教育發(fā)展,保障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但同時,劉方進也指出,新法的貫徹落實和執(zhí)行是關(guān)鍵。年來,我國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體系不斷充實完善,《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是其中的有機組成和有益補充。“法律的生命在于落實和執(zhí)行,為促進家庭教育發(fā)展而立法是個良好開端,后續(xù)各級各部門包括家長更要做好貫徹、落實和執(zhí)行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劉方進說。

青島五十八中正高級心理教師王克偉:

眾望所歸,讓人才的培養(yǎng)有了家庭保障

王克偉是青島五十八中正高級心理教師,同時也是山東省教科院高中心理兼職教研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全國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山東省特級教師、青島市拔尖人才等。他一直關(guān)心學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對于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法》,他認為是眾望所歸。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必須家校聯(lián)手,家庭教育是基礎(chǔ),學校教育是關(guān)鍵。”王克偉認為,家庭教育是根,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無聲的教育。幼兒期童年期的孩子,會無條件地模仿和接受父母的教育,對孩子成長產(chǎn)生一生的影響。學校教育嫁接在家庭教育之上,學校能在孩子的學識、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產(chǎn)生重大影響,但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等一個個時間段的陪伴和教育,都難以改變父母作為根的一生的影響。

王克偉介紹,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jié)奏加快,絕大多數(shù)青少年從未經(jīng)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艱苦”對他們來說非常陌生,他們?nèi)狈ι鐣?、家庭的責任?心理成熟越來越滯后,隨之而來的是心理健康出現(xiàn)一系列令人擔憂和深思的問題,比如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依賴強、自控力差等。中小學生普遍存在比率較大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出現(xiàn)厭學、逃學、輟學、校園欺凌等不正?,F(xiàn)象。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僅靠學校是收效甚微的,必須有家庭的全力參與,《家庭教育促進法》總則第一條中“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是消滅這些問題的根本之道。

“《家庭教育促進法》對父母的家庭責任有了明確規(guī)定,也提出了科學育子的要求。”王克偉舉例說,比如促進法的第二章第十七條,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實施家庭教育,應當關(guān)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發(fā)展狀況,尊重其參與相關(guān)家庭事務和發(fā)表意見的權(quán)利,并要“親自養(yǎng)育,加強親子陪伴;共同參與,發(fā)揮父母雙方的作用;相機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潛移默化,言傳與身教相結(jié)合;嚴慈相濟,關(guān)心愛護與嚴格要求并重”等。這些方法對只管生、不管養(yǎng),把孩子推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負責任的父母,對把教育責任推給妻子,在孩子教育中嚴重缺失的孩子爸爸,對不管孩子心理特點,對孩子空洞說教,忽略榜樣的作用,過分相信“棍棒底下出優(yōu)生”等父母用法律固定了責任,意味著今后父母不履行這些義務將是違法行為!

同時,王克偉認為,《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讓家校合作也有了法律依據(jù),讓學校老師可以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徹底杜絕了部分家長“我不懂教育,孩子就拜托老師了”的慣思維和錯誤做法。總之,《家庭教育促進法》讓人才的培養(yǎng)有了家庭保障,更有利于學校在家校合作基礎(chǔ)上培養(yǎng)一大批國家建設(shè)的棟梁之材,一定會讓家庭教育步入康莊大道。

青島超銀學校校長潘曉莉:

“家事”上升為“國事”,家長務必要重視

“作為一名教育人,我要為國家的這次立法點贊。”青島超銀學校校長潘曉莉說,年來,家庭教育的重要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rdquo;。真正的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只有學校和家庭合力共育,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潘曉莉認為,《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正式頒布則真正做到了讓家庭教育“有法可依”。通過幫助、引導、督促家長們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推動家庭教育往更全面、更均衡、更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青島超銀學校歷來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工作,從各個方面正確引導、積極配合家庭教育。為提高家校共育品質(zhì),2014年學校就成立了心理工作室,2017年升級為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通過課程、講座、咨詢等方式實現(xiàn)對超銀學生和家長的常態(tài)化陪伴。2019年,學校又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并邀請島城十余位家庭教育專家加入到家教中心外聘專家智庫中。

“前不久,國家重磅出臺了‘雙減’政策。政策的底層邏輯也是呼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各歸其位,致力于解決家庭教育的短視化、功利問題,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作為學校,超銀也將會不遺余力地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質(zhì)量,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真正實現(xiàn)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心攜手,合力共育,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這里,我也想對廣大家長說: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樹,父母就是樹根,根深才能葉茂。愿家長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長,做智慧父母,成就幸福的家庭。”潘曉莉說。

青島博文小學校長楊偉:

期待實現(xiàn)“1+1+1>3”的育人效果

青島博文小學校長楊偉一直重視家庭教育,在她的倡導下,學校開設(shè)了“父母課堂”,會定期邀請教育專家進校指導講座。組織“幸福媽媽俱樂部”,引導媽媽們暢談教子心得,在溝通交流中分享優(yōu)秀的教子經(jīng)驗,共同學進步。學校微信公眾號還特辟“父母好好學,孩子天天向上”專欄,定期發(fā)布教育孩子的專題文摘,引領(lǐng)家長隨時隨地跨越時空學教子理念與經(jīng)驗做法,并將優(yōu)秀的教子方法擇優(yōu)推廣宣傳,營造家校合育新生態(tài)。

楊偉認為,《家庭教育促進法》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出臺很及時,很有必要。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最重要的一環(huán)。“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復雜的育人工程,需要父母具有非常全面的教育知識,才能教育出一個相對理想的‘成品’。”楊偉說,父母必須“持證上崗”,需要懂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懂得智力、非智力因素、道德教育、慣培養(yǎng)、學指導等。但現(xiàn)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順其自然,摸著石頭過河,導致孩子缺乏真正的教育和引導,更有父母把責任直接推給學校,造成家校矛盾。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從法律角度規(guī)范了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相信會對全社會家庭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也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楊偉期待,通過法律的規(guī)范、社會共同的推動力等,能夠?qū)崿F(xiàn)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1+1+1>3”的育人效果。(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關(guān)鍵詞: 家庭教育促進法 家長 依法帶娃 育人效果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