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滾動 > 正文

消失的“的確良”:曾風靡全國 如今市面上已難覓蹤影

時間:2019-10-30 16:16:19    來源:新華網    

人們是否發(fā)現(xiàn),20世紀七八十年代曾風靡全國的的確良,如今市面上已難覓蹤影。

當年的時髦衣料,今天進了陳列館。在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展館,兩塊的確良布,一藍一白,鋪在展柜里,成為歷史的見證。

遼陽石化是新中國第一塊國產的確良原料的誕生地。對此,64歲老職工郭煥萍滿臉自豪。

“三四十年前,的確良衣服是時髦的象征。”郭煥萍說,有一次出差上海,她花了近半個月工資買了件的確良襯衫。“穿在身上輕快筆挺,身邊人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

禁拉又禁拽,禁洗又禁曬——由于這樣的優(yōu)點,中國人給這種進口滌綸紡織物起名“的確良”。那時候,人們的衣料主要是棉布。而棉布衣服易起皺不耐穿,打補丁、戴套袖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

為解決百姓穿衣難題和替代進口,20世紀70年代,國家投資建設四大化纖基地,其中遼陽石化率先投產。1979年1月,遼陽石化纖維廠織出的第一批滌綸短絲,經遼陽紡織廠紡成滌棉細布,宣告國產的確良的問世。

據測算,遼陽石化每年生產的化纖原料,如果全部織成的確良,相當于430萬畝棉田織成的布匹量。

曾任遼陽石化纖維廠廠長的蔣新坤親歷了的確良的輝煌。他說,20世紀80年代全國各大紡織廠的貨車,在遼陽石化門前排起長隊,都是廠長、副廠長來提貨,“他們‘等米下鍋’,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

2004年,蔣新坤退休了。此時纖維廠早已風光不再。幾年后,由于市場飽和、需求低迷,包括滌綸短絲在內,遼陽石化陸續(xù)停產了各類化纖產品。

遼寧紡織服裝協(xié)會會長王翀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人們對衣著舒適度和個性化需求提升,的確良逐漸被更高級的面料替代。盡管現(xiàn)在很多衣料還含有滌綸,但“的確良”的名稱,已淡出了服裝業(yè)的舞臺和人們的視野。

的確良由盛而衰,折射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人民生活的歷史性跨越。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顯示,2018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衣著消費為1808元,比1956年增長53.6倍。人們對衣著的需求從“穿暖”轉為“穿美”“穿舒適”。

不生產的確良了,遼陽石化并沒倒下。其研制的高端聚酯原料,可以用來制造防割手套、嬰兒奶瓶等產品,銷路十分火爆。公司總經理白雪峰說,高質量發(fā)展讓國企老樹發(fā)出了新枝。

收藏家馬未都說,的確良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新華社記者徐揚、王炳坤)

關鍵詞: 的確良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