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世界聚焦:正月初七萬事順:元氏抬花杠 風調(diào)雨順祈豐登

時間:2023-01-28 08:54:37    來源:河北新聞網(wǎng)    

玉兔迎春·年俗日歷|正月初七萬事順:元氏抬花杠 風調(diào)雨順祈豐登


(資料圖片)

多彩石家莊,非遺過大年。由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河北新聞網(wǎng)承辦,各縣(市、區(qū))文化和旅游部門協(xié)辦的“玉兔迎春——多彩石家莊 非遺過大年”活動正式開啟!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我們將每日為您帶來一項石家莊非遺項目,通過年俗來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共享非遺之美。今年春節(jié),跟著小編一起來感受石家莊非遺里的濃濃年味兒吧。

正月初七,萬象更新。今天(1月28日)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七,也叫慶人日,相傳女媧創(chuàng)世時,先捏造出來的是豬馬牛之類的動物,第7日才造出人,因此這一天,是人類誕生的日子。今天的年俗日歷,帶大家走進河北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抬花杠,一起來感受熱鬧非凡的元氏縣東正村抬花杠吧!

在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村民郭夕賢在排練“抬花杠”。新華社發(fā)(蒲東峰 攝)

元氏縣東正村的抬花杠起源于隋末唐初,原來是在蒼巖山春節(jié)、廟會時祭祀三皇姑儀仗隊中的領隊舞種?相傳三皇姑是隋煬帝的三妹,因厭惡宮廷生活而建廟于蒼巖山,為百姓求得風調(diào)雨順,深得百姓信仰,形成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五進行的祭祀儀式?后幾經(jīng)變革,東正花杠逐漸演變成為自娛性的廣場舞蹈藝術?

在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鑼鼓隊給“抬花杠”表演伴奏。新華社發(fā)(蒲東峰 攝)

在形式上,東正花杠的傳承主要以杠會為載體,分布在元氏縣東張鄉(xiāng)的11個村、獲鹿縣(今鹿泉區(qū))、平山縣的一些村落及山西省臨近地區(qū)?據(jù)《花杠記錄》記載,道光二年(1822年)東正村秀才齊玉振曾重建杠會,名聞遐邇。1989年,東正民間老藝人郭吉書等再建杠會,會員發(fā)展至百余人?

一年一次的抬花杠,人們都鉚足了勁兒。下至十幾歲的孩子,上至80多歲的老人,都想抬抬“杠”。抬花杠的杠長約四米,中間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龍畫鳳,抬著花杠的兩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僅用肩、頸、頭、腰等部位控制。抬花杠的表演難度大,需要傳承人在老師傅的監(jiān)督下從小苦練。

在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抬花杠”傳承人耿志國在排練“抬花杠”。新華社發(fā)(蒲東峰 攝)

抬花杠的基本動作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有仙人看路、仙人指路、仙人引路、仙人領路、仙人擋路、蹲襠后踢步、雙向前、雙對臉、雙對背、雙對肩、杠下轉、繞頭、猛轉身、左側肩、顛挨肩、燕鳧水、老虎大蹶尾、頭頂杠等等。其動作特點:挺胸蹶臀腰為軸,騎馬蹲襠剛帶柔,甩臂晃頭隨杠顫,腳步輕挪身帶扭,風趣活潑幅度大,大駕小駕它領頭。其木杠為彩色,杠箱上雕刻二龍戲珠的花樣,并插滿彩旗、響鈴等物品?

東正花杠以抬三皇姑圣像“過駕”而得名,過駕時,一副花杠由二人抬,最少要有4副花杠,多則幾十副花杠同場表演,形成十幾條花杠隊伍。他們還要相互穿插表演,團隊配合默契,表演難度較大。技巧精湛的表演者不僅可以完成基本動作,而且可以自如地做到杠子高置頭頂,低置臀部等技巧?

在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村民在排練“抬花杠”間隙休息。新華社發(fā)(蒲東峰 攝)

抬花杠起源于民間鄉(xiāng)里,生長于田間村頭,發(fā)展于社會生活,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精神風貌。發(fā)掘、搶救和保護抬花杠,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民間舞蹈,以及研究其他民間藝術都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

編輯:吳文婷

視覺:呂攀峰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