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滾動 > 正文

二十八把面發(fā):井陘南張村面塑 迎多姿多彩吉祥年

時間:2023-01-19 08:47:23    來源:河北新聞網    

多彩石家莊,非遺過大年。由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河北新聞網承辦,各縣(市、區(qū))文化和旅游部門協(xié)辦的“玉兔迎春——多彩石家莊 非遺過大年”活動正式開啟!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我們將每日為您帶來一項石家莊非遺項目,通過年俗來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共享非遺之美。今年春節(jié),跟著小編一起來感受石家莊非遺里的濃濃年味兒吧。

今天(1月19日)是農歷臘月二十八,民謠有“二十八把面發(fā)”,根據(jù)民間迎春節(jié)的風俗傳統(tǒng),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面點、主食。而與面有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咱們“面食大省”河北就有不少。今天,我們就一起到石家莊市井陘縣南張村,從多姿多彩的面塑作品中感受濃濃年味。

2022年2月18日,在南張村面塑藝術節(jié)上,人們正在欣賞面塑作品。河北日報通訊員張曉峰攝


【資料圖】

井陘縣南張村歷史悠久,隋代就有村民居住的記載,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村中民居古建筑較多,其中真武廟、觀音廟、龍王廟、古戲樓等各具特色,每年這里都會舉辦廟會和面塑展,已有200多個年頭了。

面塑,俗稱面花、禮饃、捏面人等,源自民間,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據(jù)考證,面塑藝術的興起,與古老的祭祀習俗不無關系。

2022年2月18日,在井陘縣南張村面塑藝術節(jié)上,人們正在欣賞面塑作品。河北日報通訊員梁子棟攝

南張村面塑,就起源于祭神的面供。據(jù)該村觀音廟碑文記載,早在清代雍正、咸豐年間,村里就有在觀音廟會燃放煙花的習俗,各種煙花爆竹絢麗多彩,廟會人山人海、場面壯觀,火場擺放村民精心制作的供品。最初供品是面制的豬羊、壽桃、面花,大都做工簡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逐步模仿探索花樣,最初的祭神供品逐步演變成現(xiàn)代千姿百態(tài)的面塑作品。

井陘面塑作品。王保龍攝

仇潤林是該村民俗面塑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自幼愛好美術,經常跟做面供的長輩學做簡單的豬頭、羊羔、石榴、壽桃之類的祭祀用品。1992年仇潤林嫁到南張村之后,主動融入面塑之鄉(xiāng)的大環(huán)境,拜南張村面塑代表性傳承人郝雨庭為師,通過師父口傳身授技藝,掌握了南張村傳統(tǒng)面塑手工藝品的制作基礎知識,并能夠獨立操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2000年開始,她通過網絡等方式學習揣摩外地面塑制作方法,大膽地對傳統(tǒng)面塑制作配料流程及作品類型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逐步擴展到人物、場景的制作,在原有材料基礎上加入糯米、蜂蜜、甘油等配料,使面塑作品種類得到了進一步豐富。

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張村面塑。王保龍攝

一代又一代南張村人探索傳承著這門指尖上的藝術。如今,在每年正月十八廟會這一天,村民們都會在村小學廣場上舉辦面塑展示會,且每三年舉辦一次大型展示會,展品達80多種,400余盤。目前,南張村面塑展示會已舉辦了30余屆,展示會上有花鳥魚蟲、植物、動物、人物等各種花樣面塑,琳瑯滿目,栩栩如生,引得游人慕名而來,交口盛贊。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